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行业动态 >> “一带一路”上的汽车产业新机遇...
×

“一带一路”上的汽车产业新机遇

2017-02-21 16:13阅读数:1399

2043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5%和13.7%,高于上年同期11.2和9.0个百分点,双双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汽车规模以上的企业营收达到6.5万亿。

“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不仅是整个国家全局性的经济发展思路,同时也为国内许多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良机。而无论在“一带一路”还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当中,汽车产业始终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带一路”上的汽车产业新机遇

 

汽车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力大,一直被当成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指标,在国家实力成长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水平。在中国,1956年第一汽车制造厂成批生产解放牌载重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开端。60多年来,中国的汽车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已能生产载重汽车、越野汽车、自卸汽车、牵引车、大客车、小轿车等各种类型的汽车。2043年3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中提出:汽车产销量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产销规模达到2800万至3000万辆,建成5至6家具有国际竞争力世界知名企业。中国品牌汽车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有5到10款汽车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实现汽车产品海外销售包括生产展中规模的10%,2020年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此外,还对油耗、本地开发成型销量、智能网联汽车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目标。

那么这种重要性,与国民经济发展究竟如何紧密联系?中国汽车驶出国门的优势何在?中国汽车工业由做大到做强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发力?

中国汽车出口进入阶段性徘徊期

2043年,我国汽车出口70.8万辆,同比下降2.7%。在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一个高峰,突破了百万辆,之后逐年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第一,从根本上讲,我国车企与老牌的跨国汽车公司相比,我们汽车自身的产品的水平、质量还有一定的差;第二,任何国家的汽车工业走出去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完善相关体系,形成自己的一套战略,这个方面我国车企还做得不到位;第三,从整体的世界贸易格局和经济不景气大背景来讲,这几年的贸易量总量呈下降态势。种种内外部因素结合在一起,逐步下降是我国汽车出口阶段性喘息的一种现象。

 

 

走出去需要创新技术 提高品质

在“中国制造2025”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九大战略任务之一,被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同时作为汽车产业发展关键性的零部件,长期以来存在着质量不高、一致性不足、耐久性较差等的问题。中国汽车要走出去,这两大关键因素必须要提升一大步。虽然“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内部的方针政策,但实际上也对中国汽车工业走向国外也提出了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推动力,归根结底,能否走出去,走得稳不稳、快不快还是要看自主创新的水平和产品的质量。

 

 

金融服务提升有助于汽车出口

“一带一路”国家建设框架下会给汽车产业在海外的发展带来很多机遇。国家正号召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为中国汽车走出去提供金融服务。目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在一些传统的市场极易形成外汇短缺现象,造成一些无法结汇、无法回款的问题,形成国与国之间的人民币互换,使我们的金融体系和当地的金融体系能够很好地结合,会对我国汽车产业在海外发展会有一个更好的助力。

 

车企海外布局离不开政府的信息服务

汽车工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业,具有很强的带动性。目前我国汽车虽然走出去了,但它的上下游包括维修服务等等周边的这种产业却没有跟着一起走出去,没有完善配套服务,同时中国车企缺乏一些明确的战略目标。企业往往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没有重点对市场进行战略布局。作为一个企业来说,它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相关地区的信息提供方面,政府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帮助企业、给予服务。

 

 

中国车企“出海”由整车出口向投资建厂转变

中国汽车海外发展一般目前有三种模式。第一阶段是一般贸易阶段。我们主要是采取整车CBU(整装)出口的形式。第二阶段是我们叫KD(散装)合作,那么这KD合作,一般要分CKD(整件组装)、SKD(全散件组装)。第三阶段是海外投资建厂,全部实现现地生产。

中国在海外投资建厂已经很久了,一开始我们建的都是组装厂,出口的不是整车,是一个散装件形式的整车,越过关税壁垒后再组装起来;现在我们建的什么,建的制造厂,进一步深入到当地,在当地直接生产制造汽车。未来要实现中国汽车在海外发展和出口数量一个大的飞跃,投资建厂是一个必然的选择。目前我国部分汽车企业开始有所动作,比如奇瑞已经投资建厂,上汽现在与通用五菱合作在东南亚投资建厂等等。

 

 

车企走出去应注意评估投资风险和完善人才队伍

车企对当地市场的把控,必须要有自己的一个战略规划,同时要考虑一些外部的这些因素是否利于短期的投资。国家在这些方面对企业的帮助可能还相对有些欠缺。如果企业对当地市场调研不够、形势政策了解不多、投资风险风险估计不足,可能就会导致一些风险。这是制约企业大规模在海外投资建厂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才短缺也是制约车企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汽车工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包括海外的管理人才,营销人才,都存在着严重不足的情况。

 

 

车企由大变强的关键——创新、规划、国际化

借鉴美、日、德等汽车强国崛起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一定要强,这是最主要的。第二是一定要有长远的规划战略。根据欧美具体的经验,凡是汽车大国一定是汽车强国,而且一定是出口的大国,所以需要有一个顶层的规划来引导。第三是企业自身要转化成为国际性企业、全球企业。有全球的布局、有全球的指挥生产能力、有了解全球各地情况的专家、有全球匹配的金融服务等等,这一点对于中国车企来说,还差得还比较远。

 

收购不失为一种双赢的发展模式

目前看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发展,可以将收购国际大品牌看成一个成功的模式,当然这种模式也要靠机遇,需要在你情我愿的前提下。那么一旦收购成功,双方经过一个比较好的磨合,直接去吸取对方的成熟的这种技术,形成产品上的巨大飞跃。

吉利收购了沃尔沃,使得其产品力得以提升,也可以说是为吉利的产品提供了一个背书,将沃尔沃的品牌文化和技术的影响或注入到吉利中去。而沃尔沃实际上也是利用了吉利现有的销售网络和比较成熟的销售队伍,希望能够借助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打一个翻身仗,这其实是一个双赢的一个组合。

 

 

中国新能源车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竞争优势

前不久,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再一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低碳产业的战略地位,推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在新能源领域,从研发一直到产业化,国内车企和国外相比差距相对来说小,同时在产业化方面,这两年在政府政策的帮助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突飞猛进。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国。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在产业化过程中,进一步考验产品,使产品更加成熟,更加符合市场的要求,然后再走出去,这个某种程度上比传统汽车走出去要容易。在全新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汽车走出去是大有希望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盲目乐观,国内汽车特别是在关键零部件,比如电池的续航里程、能量密度等等,还需要下大功夫。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