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行业动态 >> 人工智能顶层设计出台 人才技术是落地关键...
×

人工智能顶层设计出台 人才技术是落地关键

2017-07-26 16:00阅读数:1132

    Al 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那一刻,人工智能的强大震惊了全世界。其实,人工智能早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我国为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于近日下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表示,《规划》的下发顺应了世界发展趋势,但是人才的培养、关键技术的掌握是新一代人工智能落地的必要条件。

适时

经过60多年的演进,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被称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各国纷纷加强谋划部署,力图在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此时,我国从国家层面下发《规划》,正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大部署。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王晓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全球化来看,新一代人工智能应该是下一次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其成果对提升经济、产业等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在第一、二、三次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时,中国都只是跟随者,到了人工智能时代,我们要把握住其中的核心技术与发展,从跟随者变成并驾齐驱,最后实现超越和引领,这也是此次《规划》制定三步走战略最终想要达成的目标。”王晓明说。

从国内来看,《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互联网+”战略,使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进行了深度融合,同时也将产生大量的数据。想让这些大数据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人工智能进行分析解读。

河北工业大学机器人及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马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当下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快速进程中,此时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必然提升“五化”所需要的相关技术,因此,《规划》的下发恰逢其时。

锐合防务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深圳创客空间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李炜对本报记者表达了他的理解。李炜认为,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会让中国继续持续、稳定、高速发展。

“1978年中国将数亿劳动力解放出来,融入全球协作体系中,为中国经济赢得了20年的高速发展;1998年,中国又紧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加强知识和技术的作用,将低端体力劳动力发展成知识型、连接型的高端劳动力,加速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今年的《规划》是继续将个人知识能力通过人工智能进一步放大,通过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来促进中国经济在未来实现持续增长。”他解释道。

力合华睿创投投资总监陈博以多年投资智能产品的经验对本报记者表示,《规划》的下发可以调动学校、社会、产业界的积极性,通过上下一致的努力,让新一代人工智能真正落地。“新一代人工智能含义较广,如何在产业中应用,怎样创造社会价值,需要通过这样一个宏观文件来引导,同时赋予社会产业更多的自主性。”陈博说。

突破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解读《规划》时曾这样提出。由此可见,《规划》下发之后,落实是关键。

陈博认为《规划》的落实将面临两方面的困难:在学校层面,新一代人工智能还不是必备课程,也尚未与考试升学制度结合,想要把它做成标准的教学进程,这需要国内教育系统改革的配合,且国内的机器人培训机构目前盈利能力也不理想,造成人才缺乏;在人工智能应用层面,国内人工智能技术过度集中在图像与语音,硬件底层缺乏自身核心技术,发展容易受制于人。

北京中道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O孙潮站在企业角度讲述了落地难题。他说,首先是从研发到商业化的过程漫长,人工智能的知识库、数据库的建设与研发都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再从研发成果转化到商业应用,这一过程将面临很多挑战。其次是人才。该领域的人才目前较少,一旦企业加速发展,人才引进将是严峻的问题。例如,北京中道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间从事餐饮智能化研发与智能机器人烹饪应用的企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仅面临着传统餐饮行业习惯,还面临着从数据积累、规模化生产、商业应用的多重考验。

对于人才的培养,王晓明表示,我国需要进行“长短”结合,布局人才战略。他解释说:“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汇集了信息技术、神经科学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的融合学科体系,需要我们的科研和教育体系在学科设计、学科交叉融合和培养综合型人才上作出重大变革和创新。学科教育是培养基础型人才、研究型人才和未来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

“目前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应用特别是大数据的运用到了快速阶段,产业研究领域很多人才的技能适应不了巨大的需求变化,存在人才缺口,靠周期较长的学科培养远远不能满足,所以技能型人才需要地方科研单位、园区等一些平台多做培训,可以在短期内提升基础性人才的技能以填补产业人才空缺。”王晓明补充道。

“在培养人才方面,我认为,首先需要在学校加大编程、数据结构等课程的强化学习,然后通过各地对教育机构的支持,再加上产业提供实践机会,这样培养出的复合型人才才会逐渐跟上需求。”陈博给出了类似的建议。

同时,陈博表示,在产业方面需要发展原创技术,即不仅有软件算法,还需要兼顾硬件与具体应用。“此外,如果我国政府只是盲目地按照属于人工智能类别就发放补贴进行鼓励,只能是揠苗助长,并不能促进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更进一步。”陈博补充说。

而在李炜看来,《规划》的落实除去需要突破以上提到的关键问题,还要突破能源技术的问题。“新一代工智能目前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缺点是能耗比高。”

孙潮建议,对于加速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除巨头企业外,须更多地支持与提高中小型企业、创业团队的可持续性创新研发,降低企业成本。第一要加强产业链的建设,尤其是硬件产业链,降低企业在研发过程中的成本。第二要加强政策引导的专业人才的输出,降低人才紧缺、人力成本高的问题,提高中小创新企业与巨头企业的人才竞争能力。第三要加强对资本的政策引导与落地,提高资本对该领域的投资强度,使中小企业可以专注于创新和研发。

可控

从市场上来看,如今我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可以说是“蓬勃发展”。但正如王志刚指出的,与其他任何新技术一样,人工智能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挑战国际关系准则等问题。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确保人工智能走上安全、可靠、可控的发展轨道。

对此,马宏与李炜也不约而同地表达了担忧。他们认为,目前市场上存在一些伪智能产品,即这些产品仅具有有限的“玩具”水平或自动化水平,需要我国政府加大监管力度,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当下,新一代人工智能热度增加,政府扶持力度增大,就会存在有些公司以伪人工智能骗取相关政策支持,这是我国在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进程中需要避免的‘陷阱’。”

“国内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发展得还不错。”陈博则对当前现状表示乐观。他说,我国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图像应用,例如安防、医疗领域;语音应用,例如人机交互。未来信息安全领域有可能成为人工智能落地的又一主要阵地。尽管目前资本乐于追逐人工智能概念,但是人工智能在关键领域的突破比如语义理解等,仍需要时间。

此外,孙潮提出,虽然现在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迅速,但目前的商业化和具有一定规模的销售企业并不普遍,且仍然面临产业链不成熟带来的研发、生产、制造、市场化成本高等问题,希望《规划》的出台,能高速推进人工智能的市场化应用。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