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三大供给促进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
×

三大供给促进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融合

2021-06-07 09:25阅读数:1455

(一)制度供给:营造良好融合生态制度供给是强化技术创新和标准化融合的根本保障。从制度层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用制度供给巩固融合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强调制度供给及时性,能够积极应对新时代下新问题新需求的随时出现。制度供给主要包括管理制度供给、市场推进制度供给与监管制度供给三方面。第一,管理制度供给。主要研究顶层设计,涉及国家、区域、产业、企业四个层次,涵盖人才扶持、财税支持等方面,为促进两者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国家标准委印发的《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总体规划》指出,要加快推动科技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区域创新基地主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创新基地主要服务重大产业发展。《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管理规定(暂行)》的发布,为加速标准与专利技术的深度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新《标准化法》第二十八条对技术创新的标准化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等等。这些都为做好新时代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的融合发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第二,市场推进制度供给。主体有政府、中介组织和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标准化融合的市场推进过程中,由于网络外部性效应的存在,容易产生市场失灵现象。政府参与的市场推进制度能够通过政策制定、政府采购和政府补贴等手段,引导两者融合目标转为市场需求和战略发展方向。中介组织参与的市场推进制度旨在依托高效完善的市场信息平台,为市场用户提供精准详实的信息服务,提升两者融合的行业规范性。企业参与的市场推进制度是指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创新成果和技术标准的扩散应用建立的一整套市场推广机制。第三,监管制度供给。以更严格的监管保证技术创新和标准化融合发展工作的有序开展。始终坚持“融”“管”并举,筑牢两者融合项目质量安全防线,现有的监管制度更加强调全过程监管,包含法律监管机制、市场监管机制、创新/ 标准化奖惩机制、知识产权制度、第三方(如,审计、媒体)监管机制等。(二)产业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技术创新和标准化融合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产业发展上。反过来,实践也已经证明,产业供给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的融合质量。从产业层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供给能力,对促进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的融合起着明显的驱动效应。第一,从战略角度看,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十大关键领域开展工作,概括地讲,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并在这些领域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和标准化的融合,提升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创新能力。相关消息显示,中国标准化战略提出要结合5G 关键元器件、智慧健康养老等务实开展标准制定工作,并逐步扩展到物联网、信息设备、太阳能光伏领域或行业,这些也都涉及高技术产业和制造业领域。据此,聚焦高技术产业和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标准化融合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第二,从战术角度看,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升技术、产品、标准供给质量为核心,激发新的消费和服务倾向,必将导致产业结构反转,即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及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上升,并在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数字化的时代潮流中发展。因此,科技研发和标准研制的融合需求更加强烈,如移动通信产业、新材料产业正在加快实施科研与产业化布局,通过标准化创新能力提升来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三)要素供给:优化资源要素配置企业的竞争首先是要素资源的竞争。第一,从宏观要素层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优化技术、人才和资金等创新要素供给,并引导创新要素资源集聚,激发创新要素活力,促进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的高效融合,有利于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承载力。第二,技术层面上,突出核心技术供给,释放基于加快创新驱动的“新技术红利”。充分引进和利用高端创新资源,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新材料、区块链等前沿核心技术研发,并及时将新技术纳入标准,提高关键核心技术标准创新能力,努力占据创新制高点。数据显示,2020 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中国5G 标准必要专利领跑全球。技术供给为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技术红利日益凸显。第三,人才层面上,突出高端人才供给,释放基于高素质劳动者的“新人口红利”。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工作,实现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的融合发展,推进技术标准产业化,人才是关键,青年是未来。从事技术研发和标准化的一线劳动者将被大学生、专科生所替代,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人口质量红利正在形成。第四,资金层面上,突出金融资本供给,释放基于建设现代金融的“新资本红利”。金融资本是技术创新和标准化融合发展的主要支撑力。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每年专列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技术标准部分)支持资金给予经费保障,并试图建立与企业全生命周期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以普惠金融助推技术创新和标准化的高质量融合。(作者:张琴清、李志强、李常洪、阎伟)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