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的路径...
×

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的路径

2021-06-12 12:50阅读数:1067

优化营商环境是我国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应符合顶层设计要求,通过梳理各关键环节来搭建标准化蓝图,重点以标准化为抓手,建立营商环境标准体系,创新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以数字化应用推动信息共享,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建立健全营商环境标准体系,强化协调统一发展标准体系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支撑和保障,对全面系统地推进营商环境建设有着重要作用。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为基础,应加强标准化顶层设计,通过收集整理国内部分省市已出台的措施和发布的指标体系,分析各项措施之间和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营商环境标准体系应主要围绕市场主体的全生命周期,梳理营商环境建设流程,比如,市场主体的开办、施工许可、财产登记、纳税、破产办理等环节属于社会管理职能;市场主体获得电力、水资源、燃气、其他能源等能源资源属于公共服务职能;市场主体的跨境贸易、执行合同、政府采购等则属于经营事项;而信用管理、信息披露等为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保障。因此,可构建包括基础通用标准、社会管理标准、公共服务标准、经营事项管理标准、保障标准等为子体系的营商环境标准体系。以营商环境建设的顶层设计为指引,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标准体系,利用标准化手段提炼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经验,通过查漏补缺,规范各重点环节,从而整体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同时,重点关注高质量发展,制定和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创新发展、信息披露、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保障标准,全面推动营商环境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协调。(二)创新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政务服务是市场主体感受营商环境建设水平最直接的切入点,按照优化营商环境要求,创新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一是开展社会管理类政务服务标准研制。以市场主体满意度为导向,围绕“减流程、缩时间、降成本”的要求梳理现有事项和环节,利用标准化手段在办理事项、办理流程、服务要求、人员管理、运营维护、信用管理、信息披露、数据管理、信息安全、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规范,提供政务服务效率,降低市场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加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合营商环境建设成果,优化服务和管理模式,不断调整和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营商环境各指标数据的分类、收集、统计、处理和分析标准,统一数据口径,保证各城市营商环境水平指标数据的可比性,推动服务效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三是建立评价和改进的标准化机制。坚持问题导向,以评促改,不断吸收市场主体的的意见和建议,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使用统一标准进行营商环境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评价,直观对比各城市营商环境的发展水平和优势,促进各城市间交流分享和良性竞争,推动我国营商环境水平的整体快速提升,并持续改进和优化。(三)加强数字化应用,推动标准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数字化驱动背景下,以标准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来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统筹管理的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互联网+ 监管”模式,创新监管方式,理顺管理要求、服务规范、沟通合作机制等,推动各层级和各部门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工作对接和协同配合。在具体工作中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提升监管的效率和质量,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完善综合执法的标准,加强标准化培训,提升监管的规范化和透明度。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