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标准是真理的代理词...
×

标准是真理的代理词

2022-04-02 16:13阅读数:823

标准的认定是主观的,标准的存在是客观的。

客观标准是主观认定的,主观标准是客观存在的,标准具有主观和客观双重属性。在认识上,标准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无论是客观形成的标准还是主观建立的标准,都是主观认定的。

标准化现象是客观的,无论是客观形成的标准化现象还是主观建立的标准化现象,都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没有客观的统一化现象,就没有标准化。标准的确认是在主观世界,标准化的展现是在客观世界。从某种程度上讲,主观标准、客观标准、认识标准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主观建立的标准有应用客观形成标准的内容。

主观也可以建立客观标准,如改变原子核结构,增加中子,建立新的同位素元素物质。认识的规律在主观和客观标准中都有体现,因此,三类标准间有一定重叠或交集关系,在主观世界里,三类标准状态在客观世界中普遍出现,形成了对各自标准的统一化状态,即标准化状态。

世界标准的发现,是客观统一化状态驱使主观寻找标准根源;人造世界标准的构建,是主观用标准来建立统一的客观状态。在自然界里,往往是由对称关系、周期关系和重复关系形成的统一化状态引起对标准关系的关注,如晶体形状、蜂窝形状等。有的标准关系是周期性重复的,而非对称的,如地球的气温,是按春夏秋冬周而复始的。有的标准关系是非均匀固定配比的,如大气的成分比例关系

客观标准化关系是精准的,但有不同的精准方式:有的是直接精准的,如光的速度;有的是弹性精准的,如每日的温度、湿度是不同的,而年的温度、湿度是相等的。有的标准是一视同仁的,如地球引力各地相等;有的标准是区别对待的,如各地的年平均温度是不等的。

标准是真理的代名词。真理的应该是标准的,标准的至少是接近真理的。研究客观世界的理论,存在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认定要求,因为理论模型经常是多选性的,尤其是非直接感知的理论关系。被验证的或公认的理论研究成果,才具有标准的地位。即使是客观对象的理论模型,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模型的认识是阶段性的标准。只有标准地位的知识,才适合作为学习和应用的对象,非标准地位的知识是不宜广泛推广传授和应用的。

人类的身体结构标准和本能行为标准正如其他生物的一样,是客观标准,这是由各自的基因和蛋白质标准决定的。而人类不同于其他生物之处在于,人类对自己的行为和基因通过进化有一定的改变能力,但基因的变化与人类的原始遗传的复杂结构关系相比,是极其微小的。

标准是事物形态、运动和规律的根据,标准决定事物的命运。所谓“命中注定”其实是标准的决定,有什么样的标准背景(基因标准、环境标准等),就有不可避免的标准决定的结果。

标准模型存在着跨界统一性。天体中的行星及其卫星的模型与原子的模型是不约而同的,都是重核之外有轻体环绕运动,这反映了宇观现象与微观现象的统一性。

客观标准有自动趋于选择优势、系统性和精细的趋势,主观标准的建立应像客观标准的形成一样,注重优选、系统和精细。标准范式是基准、样板的范式,标准化是统一化状态的情形。标准化是传播和复制标准范式,繁荣、延续标准范式。标准范式破坏后,标准化的状态就不能延续存在。标准的因一且丢失,标准化的果也就随之凋谢。有生命力的标准范式会以阶梯性时间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标准范式,使其标准范式长期存在和不断增强。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