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认识标准化...
×

认识标准化

2022-04-21 15:41阅读数:1176

虽然,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创制了“标准”一词,但并没有创制出“标准化”一词。因此,在当代中国汉语中,“标准化”完全是“舶来品”,是英文“standardization”的中译。ISO/IEC GUIDE 2:2004《标准化和相关活动 通用词汇》(GB/T 20000.1-2014《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对“标准化”所作的定义是:“为了在既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促进共同效益,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确立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以及编制、发布和应用文件的活动。

标准化活动确立的条款,可形成标准化文件,包括标准和其他标准化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虽然没有对“标准化”再作定义,但对标准化工作的内容进行了明确:“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

其中所称“标准”,前面所作分析是指狭义“标准”。但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所说的“标准”大部分是广义的,那么这些“标准”需要不需要“标准化”呢?笔者曾在宣讲标准化知识时向学员抛出过这个问题,结果有一小半的学员认为“需要”、另一大半的学员认为“不需要”。事实上,无论是广义“标准”还是狭义“标准”,都有制定、组织实施和对其制定、实施进行监督的问题,都需要“标准化”。

因此,标准化工作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涉及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所需要统一、规范的工作,也是需要各相关方广泛参与的一项群众性工作,而不仅仅是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独家”的事,更不是各类标准化机构所能从事的一项专业性的工作。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标准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所产生的一种必然需求。就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施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一样,它是基于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在此基础上简化为小篆)、车轮距离和制造的标准的度量衡器,其目的是方便车辆的制造、降低运输的成本,也方便文化的交流、促进商品的交易,有利于增进百姓对统一国家的认同感和整个国家的稳定。但由于中国古代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标准化思想,以至于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的制作技术与工艺并没有被传承下来,至今仍成为难以解开的谜团。

进入近代以来,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是先在工业领域出现对标准化的需求,随后再出现对农业标准化和服务业标准化的需求,其背景都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个必然要求。

近年来,又出现对社会事业(特别是对社会治理)的标准化需求。但无论是广义“标准”还是狭义“标准”,都是基于对成熟的技术、经验和方法的总结和提炼并将其固化下来,其目的是用于复制和推广。离开了成熟的技术、经验和方法,就不可能形成标准,也就失去了标准化工作的前提;离开了对成熟技术、经验、方法的固化、复制和推广的需求,也就失去了标准化工作的基础。

因此,我们一定要遵循标准化工作自身的客观规律性。一方面,要积极地将各行业、各领域通过实践形成的好技术、好经验、好方法转化为标准,进行复制、推广;另一方面,也要避免“揠苗助长”,超越标准化工作的实际需求,把尚不成熟甚至是尚未形成的技术、经验和方法制定为标准,造成不必要的人财物等资源浪费,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