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标准化工作五维探索...
×

标准化工作五维探索

2023-08-25 09:47阅读数:189

一、营造科研与标准深度融合的文化氛围。意识影响行为,科研人员如缺乏或没有标准化意识,必然会忽视科技成果的标准化工作。在传统科研评价模式下,科研人员往往关注的是论文专利等成果产出,对标准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其标准化意识不强,标准化研究能力较弱。新型研发机构要在整体层面加强对科研人员标准化意识的培养,强化科研人员制修订标准的工作思路和能力,形成懂标准、用标准、做标准的良好生态,真正做到科研与标准融合发展,从理念宣贯、课程打造、信息推送等多角度开展标准化文化建设。打造面向科研机构全体科研人员的标准化课程体系,开展标准化基础、标准制修订等标准化相关培训,邀请国内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知名标准化专家等开展学术交流,深化讲解科技与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创建标准化内部刊物,定期通报标准化研究成果和最新资讯,形成良好的标准化氛围。二、建设科研与标准深度融合的管理机制。标准化研究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工程,需要自上而下、全方位统筹科研资源,开展研究工作。实行标准化研究要在标准化制度建设、项目组织管理、标准化专兼职研究人员的管理等方面构建全方位的融合体系。在制度建设上,制定全面推进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标准化管理办法,整体明确标准化研究的组织管理模式、内部分工和工作机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标准化推进机制。在标准化顶层设计上,以主要科研攻关方向为核心,研制标准化战略布局指南,系统性开展标准化研究布局,为科学研究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提供指导。在标准化专兼职人员队伍建设上,通过标准化研究中心与其他各研究中心定期交流、派驻标准化研究专业人员、设立研究中心标准化负责人等方式,深入科研一线,挖掘标准化切入点,从而实现科学研究与标准化研究的深度融合。三、设计科研与标准深度融合的科研项目。新型研发机构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链”与“标准研究链”融合发展,将标准化全面融入科研过程,提前布局科研中的标准化工作,探索将标准研究成果纳入科研项目的考核指标,推动科研与标准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与标准制定、科技成果产业化与标准实施“三同步”,实现“科研成果—标准—市场化产业化”三级跃升,以更快速度、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推动科研产出的新技术、新产品市场化和产业化。同时,要以国家战略需求和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为目标,设置自设科研项目,并将标准化研究项目纳入其中,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实现科研与标准的深度融合。四、建立科研与标准深度融合的保障激励机制。为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参与标准化研究的积极性,为标准化研究提供必要激励和保障,新型研发机构要在科研奖励、职称评定和晋升、经费保障等方面多方位为标准化研究人员提供有利条件,让标准化研究人员与科研人员享受同等待遇。科研奖励方面,将标准化成果纳入科研成果奖励和职称评定范畴,并根据目前国际/国家/行业标准从标准预研、立项到发布的平均周期长的情况,对标准化工作实施分段奖励,有效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标准制定;经费保障方面,采取预算额度授权制度,根据工作需求预拨相应额度,保证充足的经费支持。五、强化科研与标准深度融合的技术支撑。基于自身科研力量,各研究机构可以探索标准文本结构化、指标化方法,构建相关领域的标准信息数据库,开展机器可读标准基础理论、实现路径、智慧应用研究,探索标准数字化实现路径;建设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对接科研管理系统,实现科研项目与标准信息共享,为科研人员提供全套全过程的辅助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资源和服务。(作者为之江实验室副主任

——信息来源:学习标准化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