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标准与标准化的含义...
×

标准与标准化的含义

2023-09-01 14:27阅读数:190

一、“标准”的含义

(一)标准制定和实施的目的。“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是制定标准的目的。标准作为一种规范性文件,在其既定的范围内,为相关各方提供共同遵守的技术要求。

(二)标准制定的对象。“标准化活动”是标准制定的对象。标准制定的对象可以是制造业、农业、服务业,也可以是有标准化活动的其他领域,如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

(三)标准制定的依据。标准的制定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的。标准所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将这些经验经过分析、比较、选择后加以综合、提炼、概括和规范便形成了标准。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标准内容需要不断改进,这也是标准具有的特征。也可以说,标准就是截至某一时间点,社会所积累的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规范化成果。

(四)标准是协商一致的结果。“协商一致”实际上是指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按规定的程序就标准的内容与标准相关方进行广泛的征询意见和充分的协调,最终形成的标准实质上是标准相关方“妥协”的结果。最大范围地征询标准相关方的意见,最大限度地吸纳标准相关方的意见并形成各方都能妥协接受的共识是确保标准适用性的基础。

(五)标准是由公认机构批准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标准是由公认机构批准和发布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的规定,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和发布的。此外,标准是一种规范性文件。“文件”可以理解为记录有信息的各种媒体。“规范性文件”是指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导则或规定特性的文件,例如标准、技术规范、规程等。

(六)标准的本质属性是统一。标准的本质属性是一种“统一规定”,是反映需求的扩大和统一。单一的产品或单一的需求,不需要标准,也无须统一。相反,对同一需求的重复和无限延伸才需要标准。这种“统一规定”是作为各方“共同遵守的准则”,正是因为标准这种“统一规定”的属性,使得润标准在其规范的领域范围内具有约束性作用。

二、标准化的含义

(一)标准化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监督标准实施的过程。标准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而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过程,主要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监督标准实施的过程。这个活动反复循环,螺旋式上升,每完成一次循环,标准的水平就提高一步。标准化作为一门学科就是研究标准化活动过程中的规律和方法;标准化作为一项工作,就是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不断地促进这种循环过程的进行和发展。

(二)标准化的目的。标准化可以有一个或更多特定的目的,以使产品、过程或服务适合其用途。这样的目的可能包括品种控制、可用性、兼容性、互换性、健康、安全、环境保护、产品防护、相互理解、经济效益、贸易等。这些目的可能相互重叠。

(三)标准化的效果只有在标准实施后才能表现出来。标准化的效果,只有当标准在实践中实施以后,才能表现出来,绝不是制定一个或一系列标准就可以了事的。有再多、再好、水平再高的标准或标准体系,如果没有共同参与重复运用,也不会产生效果。因此,标准化的全部活动中,“化”即实施标准,是个十分重要的、不容忽视的环节。这一环节一旦中断,标准化循环发展过程也就中断了。

(四)标准化对象。标准化对象是产品、过程或服务,如材料、元件、设备、系统、接口、协议、程序、功能、方法或活动。同时,标准化可以限定在任何对象的特定方面,如对鞋子的尺码和耐用性分别进行标准化。

(五)标准化活动是建立规范的活动。标准化定义中所说的“条款”,即标准内容的表述。标准化活动所建立的规范具有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特征。条款不仅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而且也针对潜在的问题,这是标准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信息来源:学习标准化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