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深入了解区域标准化三个观点!...
×

深入了解区域标准化三个观点!

2024-03-07 15:12阅读数:77

关于区域标准,虽然目前尚无明确的法律地位,学术界也未达成共识,但区域标准化活动由来已久,尤其是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区域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区域性的标准化活动呈现出愈发活跃的发展趋势,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实践已充分证明,区域标准已经成为实现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支撑和基础。没有统一的标准即区域标准,就难以有统一的区域市场活动,也不可能有区域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区域标准与区域一体化相伴相生、相守相长。

一、认识区域标准

如果从标准治理的角度来认识什么是“区域标准”的话,我们认为“区域标准”是指特定行政区划内的区域标准化组织或区域标准组织,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内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并公开发布统一适用于该区域的标准或技术规范。这样的理解是基于文义解释和标准化实践发展趋势两个角度的考量而得来。

首先,从文义解释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指土地的界划、界限或者范围,这是对于“区域”一词最为基本和最为通俗的解释。其次,从区域科学的角度来看,“区域”一直是地理学、区域科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尤其是随着区域经济学、区域公共管理理论和区域治理理论的发展,“区域”的概念与内涵呈现出多维性与复合性。区域经济学主要依据“同质性标准”和“功能性标准”两个标准对区域进行分类。前者主要是考虑构成因素的同质性,后者主要考虑区域构成要素以及区域整体的功能及其实现,而实践中则往往将两个标准结合起来使用。区域科学中按照区域主导因素的性质,可将区域划分为自然地理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等。最后,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区域”主要是指为了实现国家政治统治、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而划定的地理和人文单元,通常是行政区划的结果,即宪法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区划”。

二、认识区域标准化

一是标准化已前所未有地融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逐渐从生产领域向贸易领域、服务领域延伸,从经济层面向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生态文明以及政府治理层面拓展,进人了全方位、广覆盖、多维度的“大标准”时代。二是标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区域标准化合作,对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乡筹协调,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推动区域标准化合作

一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区域发展规律,聚焦区域共同发展主题,深人推动标准化工作改革,建立完善区域合作标准化工作机制,促进区域标准化一体化发展。二是共同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进电子商务等流通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一系列一致的高质量标准,并在区域有效应用,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的流通大市场,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流通领域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共同促进行业自律发展,培育城市轨道交通等市场化团体标准建设,有效促进产业集群提升质量水平,充分发挥标准在“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拉升”优势,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本文转自《区域标准治理原理与实践》,作者:齐虹丽、陈洪超,广东理工学院。。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