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管理 >> 技术背后的套路...
×

技术背后的套路

2018-04-26 20:32阅读数:1952

现如今不懂点技术还真不好在世上混。不用想活在别人前头了,能做到不掉队,或者不至于因不懂技术而吃亏就非常不错了。要知道,技术往前走带来生活便利,一拐弯就成了套路。

对喜欢运动的人来说,出汗是件痛快而又麻烦的事。于是吸汗速干技术应运而生。不过,市面上的“速干衣”并非都那么好用,有些产品只是徒有其名。日前,南方都市报鉴定评测实验室委托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纺织实验室对10款热销品牌速干衣套装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有6个品牌样品在各项指标(吸水率、芯吸高度、滴水扩散时间3项吸湿功能指标以及水分蒸发时间的速干功能指标)上未能完全达标。这一结果与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今年初发布的《紧身运动衣比较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后一比较试验选取33个品牌81款样品,其中40款产品的速干功能未达标准,涉及阿迪达斯、彪马、H&M、优衣库等知名品牌。

业内人士表示,能制出一件真正的速干衣并非易事,每一项在宣传中强调的功能,都需要高技术力量支持。目前吸湿速干服装多采用推荐性标准GB/T24355-2008,部分企业也公示了相关企业标准,但按照标准法规定,这些企业标准的限值要求需高于国家标准。如果达不到标准要求,却发布带有“吸湿”“速干”字眼的广告,就有虚假宣传之嫌了。

比起这种只是打着技术旗号的套路,真正的技术套路更让普通人难以察觉,无从提防。自从国务院要求提速降费以来,三大运营商都拿出了一些措施,回应要求。但消费者真正得到多少实惠呢?看看近期所谓“不限流量套餐升级”就知道了。听上去是不限流量,好像网可以随便上,但实际上超过一定流量之后就会被限速。比如中国电信的不限流量套餐,各档都设定了降速阈值,超出后限速不高于1Mbps。

另外,运营商推出的定向流量卡(号称使用指定的APP不会产生流量费用)也存在一些其他限制。有经常在手机APP看影视剧的消费者反映,其办了某APP定向流量卡后,话费不降反增。后来咨询客服才知道,原来很多APP虽然说是免流量费用,但看视频期间平台推的第三方广告走的流量是单独收流量费的。而且,广告都是放在片前或中间,非会员点开视频就自动播广告,这防不胜防,不使用套餐外流量基本是不可能的。满满的套路感。

套路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人们有某种欲望弱点,而其所成也,则基于人疏于防备及无从防备。不懂套路的技术,不懂技术的套路,都会轻易陷入其中。多家网络电商平台近期被曝出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即老客户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反而比新客户花钱更多。这种现象即具技术和套路的双重属性。人民日报报道称,大数据“杀熟”不只存在于网购平台,在线差旅、在线票务、视频网站会员、交通出行等众多消费领域均有类似现象。比如约车平台会根据购券与否在给用户派单的先后顺序上做手脚,买券者会被默认为惯用的老客户,叫车优先级反而会被降低,经常叫不到车。有媒体曾发起一项“青年调查”,结果显示,2000多名受访者中超一半的人遇到过大数据“杀熟”情况。

“大数据”能够实现精准营销,通过给用户精确画像实现靶向传播,满足不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而消费者与网络平台之间多次交往“熟”了之后即形成“用户黏性”,其基于信任使用平台,不再货比三家。这本是好事。然而,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竟利用“大数据”走偏门,对熟悉的顾客提供更不优惠价格甚至歧视性待遇,搞精准杀熟,这是一种严重背信行为,不符合道德要求,更违反法律要求,涉嫌价格欺诈。

技术成为套路,不是技术的错,是用技术的人出了问题。由此可见,防技术套路,光学技术、懂技术是不行的,最关键还是防人。怎么防,很简单:学会用法。任它技术套路万变,均可以不变的法律武器应之。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