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技术发展 >> 李培根:避免落入浅层次创新陷阱 呼唤深层次自主创新...
×

李培根:避免落入浅层次创新陷阱 呼唤深层次自主创新

2020-01-20 10:38阅读数:2248

    “工业经济强国呼唤深层次自主创新。”1月13日,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长李培根在“2019(第三届)中国工业经济年会”上呼吁。
      李培根认为,当前对自主创新的理解基本停留在浅层次上。应摆脱技术和产业领域中曾经是行之有效的、但打上计划经济时代烙印的某些“习惯性思维”或“政治正确思维”;从浅层次向深层次转型,增强深层次自主创新的动力,形成深层次自主创新的文化。
     “核心技术中的‘共生’是明智之举,中国打破受制于人的关键不在于掌握所有的核心技术,而是要掌握更多其他国家所不掌握的科技,形成技术上的平衡与牵制。”李培根说。

 

避免“举国机制”自主创新泛化
       在自主创新的层次上,李培根认为,包括浅层次创新和深层次创新两个阶段。
     “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关键技术都要掌握在自己手上;‘举国机制’式的自主创新,都属于浅层次创新。”李培根说。
      在其看来,浅层次的自主创新是跟踪模式,也是“机会主义的高速度。”在中国,三十多年来这种模式成绩显著,且越是落后时期效果越明显。
    “以‘举国机制’式的自主创新为例。科技越落后的时期,‘举国机制’作用越大;国家的动员组织力量能够集中资源,方向明确。越是非自由竞争领域,‘举国机制’的效应越明显;如国防、安全领域,航母、航天等。”李培根说。
“建议应避免‘举国机制’的泛化。因为‘举国机制’之所以能奏效,恰恰是因为把能量、人才、资金等资源,聚焦或集中于某些特定的领域。如果这一机制泛化到市场自由竞争的领域,则事与愿违。”李培根分析,“因为国家的能量是有限的,就像激光聚焦时,能够切割钢板,但发散之后就无法切割任何物体。”
      李培根进一步强调,当前中国创新的经费支持仍集中在浅层次的自主创新当中,导致出现了企业对政府的依赖症,形成了跟踪国外先进技术的惯性,关注市场的惰性,原始创新动力失调,企业缺少探索无人区的野心等诸多问题。
    “完全靠政府政策支持的创新是有问题的。中国应把重点逐步转移到深层次的自主创新,尤其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自主创新应集中在下一代技术上,去探测目前还没有市场需求的所谓‘超世界存在’。应鼓励企业在没有国家经费支持下自主投入研发,在无人区自主寻觅路径。”李培根说。

 

转型深层次自主创新正当时
        在李培根看来,把重点放在深层次自主创新上,关键要从强调适应、满足需求转向鼓励供给、创造需求为主。
     “在适应侧上,响应、满足、适应市场的现实需求,由此而引发的创新多半是‘增量’创新、或跟踪创新。而在供给侧上,基于对市场尚不存在的、也不知道的需求之想象,由此而引发的创新往往是原始创新,甚至是颠覆性创新。”李培根分析。
      创新偏向供给侧,连小企业都敢于弄潮。创立于1956年的日亚,彼时主要生产显像管和日光灯用荧光材料,1979年的年销售额仅30亿日元,员工数还不到200人,大多是当地的农家子弟。1979年4月,2014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中村修二正式加盟日亚公司,并被安排到了主要从事新产品开发的开发科。
      中村认为日亚有必要启动蓝色发光二极管研究。因为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应用前景广阔、市场规模庞大。时任总裁小川当即表示同意,并答应为此项目提供3亿日元研发经费。
     “日亚企业的例子告诉我们,小公司的研发人员不能只做销售部门的应声虫,不能跟在其它企业后面亦步亦趋,而应根据技术发展的大势明确地做出自己的判断。”李培根说,“建议应该调整国家的科技和产业支持战略,以支持深层次自主创新,如重大、重点专项,协同创新中心等;浅层次自主创新应以地方和企业为主。”
      在其看来,当前谈深层次自主创新,并不是理想主义,而正是时候进行转变。应看到,深层次自主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有耐心,很快或能突破,只要有少数成功就值得。建议政府应宽容失败,少一点政绩意识,形成有利于重视深层次自主创新的文化。
     “我们不能满足于什么都干,关起门来自己干,过分依赖政府,或把市场已有先进技术作为目标。而是要有选择地干,协同创新,多一些自主投入,支持政策引领和导向,形成深层次自主创新的文化。”李培根分析。
     李培根同时呼吁,中国不能指望“关键技术”都能掌握在自己手上,而应有选择地供给和创造需求,敢于去“无人区”自主寻觅路径。国家重点支持得项目,也将逐步转向以下一代技术为主。

来源 : 中国工业新闻网)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