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技术发展 >> 宁波高新区:“三聚焦”打造“亩均效益”新路径...
×

宁波高新区:“三聚焦”打造“亩均效益”新路径

2022-04-11 13:50阅读数:805

奋进新征程、奋力新跨越。在浙江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征程上,高新区先行探索、突破争先,取得不少新成果、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近日,2021年浙江省分领域分行业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出炉,我省共有10家高新区上榜。“创新浙江”公众号将聚焦这些亩均效益领跑者,挖掘其特色经验做法,展示其科技工作成效,讲好领跑者们的创新故事。

宁波高新区:“三聚焦”打造“亩均效益”新路径

近年来,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排头兵,宁波高新区贯彻落实“八八战略”,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聚焦产业优化、平台建设、营商环境,同步推进“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发展动能实现战略性转换,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 

2021年,高新区积极推动企业增资扩产和创新发展,亩均成绩保持领先,其中亩均增加值280.9万元/亩,居全市首位;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之比5.48%,连续三年全市第一;亩均税收82.7万元/亩,位居全市前三。

在越发突出的土地要素制约面前,高新区工业企业如何实现“寸土生金”?

图片

聚焦“高精尖缺” 

厚植产业发展新优势

一直以来,高新区在创新主体培育、产业链打造上狠下功夫,积极推动企业增资扩产和创新发展,扩大产能规模。

高新区将“大优强”企业培育与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相结合,深入推进企业梯队培育,推进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大优强”企业再上台阶,加快形成以“大优强”企业为引领、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为骨干、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为基础的企业梯队。

据高新区负责人介绍,目前园区内的均胜集团列入市千亿级企业培育计划,美诺华、激智科技、海尔施这三家企业列入五十亿级企业培育计划。对这些“大优强”企业,园区精准培育积极落实“一企一策”,深入了解这四家大优强企业内生需求清单,发挥他们的“链主”地位,大力支持企业集聚发展,鼓励企业加大投资,力争“大优强”企业产值跨越提升。“这些‘大优强’企业能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将助力园区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高新区负责人说。

2021年,园区新备案500万以上工业投资项目23个,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普瑞均胜、永新光学项目入选市重点产业投资项目计划,思进智能成形装备生产基地、拓邦华东地区运营中心等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新增第三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3家企业入围浙江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此外,西工大、激智、中特泰来等3个平台入选2021年宁波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占全市二分之一。

聚焦“数字提升” 

打造智能制造新高地

在宁波普瑞均胜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车间里,一台车机软件装载设备正在悄无声息的工作,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强大赋能,这台设备可以同时为96台车载电脑装载车机软件,极大地提高了装机效率。

“作为全国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宁波智能制造起步较早,基础扎实,目前主要着力于推动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据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园区出台《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将中银电池智能化车间技改项目列入市级未来工厂名单,思进智能、天益医疗等两个亿元以上项目列入市级数字化车间项目,旨在加快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同时,在加快特色型软件名城创建上,园区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建设,绘制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三大产业链图谱,构建系统性解决方案。

“乘风而上方能御风而行”,作为新材料科技城,高新区抢抓数字化东风,积极谋划开发“新材云创”新材料科创大脑场景应用,打通国家、省、市三级数据平台,优化新材料行业创新、服务流程,促进新材料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为全省打造新材料科创高地,提供高能级数据和创新资源支撑服务。据了解,“新材云创”应用场景作为全省唯一一个由功能区牵头建设的多跨场景重大应用,曾得到袁家军书记的高度肯定。

聚焦“要素保障”  

实现产业整治提升

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是否有潜力,工业用地空间是否得到优化是个“硬杠杠”。高新区深谙此道,在强化工业土地出让上,高新区在全面排摸规上工业企业用地需求后,结合城市开发建设进程,推进工业用地“腾笼换鸟”,高标准完成工业用地出让;出台《高新区工业项目“标准地”控制性指标(2021年版)》,明确项目准入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6项刚性指标,切实提高工业用地质量。截至目前,园区已高标准出让4块工业地块,投资强度超过800万元/亩。

此外,园区狠抓全域产业治理,根据工业集聚区规划,实施“两小”企业综合整治提升,重点对梅墟老工业区、贵驷工业区块的“低小散乱”现状开展专题调研,有针对性地提出高耗低效企业整治提升路径。2021年,园区共完成“低散乱污”整治提升企业31家,新增省级绿色工厂1家、市级绿色工厂3家。

(来源:创新浙江)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