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联合会动态 >> 继往开来 改革创新 保持机械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

继往开来 改革创新 保持机械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2009-06-25 12:01阅读数:2412

(二)以振兴机械工业为己任,努力做好行业工作
    五年来,中机联坚持科学发展,努力推进行业工作。
    一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我们按照科技部的要求,认真搞好行业科技需求调研。在此基础上,全面启动了机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工程,加强机械工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建设,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加快推进技术创新联盟的组织建设,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初步形成了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研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工艺设备的技术服务体系。并与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开展了“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和科技成果鉴定推广工作,有1184项获奖,并有21项获得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组织科技成果、新产品、新技术鉴定733项,不断营造倡导创新、鼓励创新、尊重创新的发展环境。同时,按照《机械工业重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推广计划目录》,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对提高机械工业科技水平,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8年机械工业新产品产值达到43687.8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2.2倍。
    二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第一,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大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完成了《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装备工业部分的编制。目前,由中机联命名的区域性产业集群已达11个,培育的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展览会12个,同时与山东省文登市政府和卓达集团合作,参与“中国先进技术装备园区”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协作配套的利益共同体、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产生了积极作用和影响。第二,遵循“两化”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方针,中机联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工作专家组”,加快推进机械工业信息化工作,完成了《机械工业企业信息化现状与推进重点》的研究,连续四年组织召开机械工业信息化推进大会,针对不同行业的工艺和生产组织特点,提出分类指导意见,为提高全行业信息化水平创造了良好条件。第三,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开展了《我国机械工业民营企业发展研究》、《提高机械工业中小企业生产力的途径与措施研究》等专题研究;曾经组织召开了机械工业民营企业工作会议,并将在今年下半年召开“机械工业中小企业工作会议”。锻压、铸造、热处理、模具等专业协会也都结合自身行业特点,从搭建公共平台、拓展信息渠道、争取优惠政策等方面,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第四,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专门成立了“机械工业节能与资源利用指导委员会”和“节能与资源利用中心”,提出了机械行业节能减排的工作重点和推进措施;对铸造、锻压、热处理、内燃机、重型机械、轴承等重点行业提出了节能、减排及节材措施;征集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装备);开展了典型企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组织制定了《机械工业节能减排考核办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同时,积极引导机械工业从促进国民经济各行业科学发展着眼,思考和规划行业的发展方向,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高效、低耗、少污染的机械装备,满足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第五,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专门成立了“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推进办公室”,把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作为机械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举措。在加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连续两年组织召开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工作会议,提出了机械工业推进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重点、工作步骤和目标;帮助江苏省制定了《专项规划》;开展了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的“4+1”联动机制活动;还组团赴欧洲考察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做法和模式,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开展了试点布局,把汽车、内燃机行业作为推进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的工作重点;并在科技部组织的“现代制造服务业经验交流会”上介绍了经验,引起与会各方的重视。通过系统推进,使广大企业提高了认识,开展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不断加强行业基础工作。质量工作按照新时期机械工业质量工作发展思路,加速推进行业质检机构联络网、行业计量、质量人才培训和名牌战略四大工作体系建设。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加强生产许可证管理,加强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单位资格的评审和设备监理。整合资源,成立了机械汽车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初步形成覆盖全行业的产品质量检测及相关技术服务体系框架。并与质量管理协会合作,坚持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和“机械工业名牌产品战略实施计划”,有71类产品263个品牌获得了“中国名牌”称号,三家企业的产品荣获“中国世界名牌”称号,两个企业和两个项目被授予“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占到首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总数的近60%,大大提高了机械工业的整体质量水平。标准化工作结合产业特点和实际需求,积极探索行业标准化工作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模式,建立起120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31个分技术委员会、28个机械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形成新形势下的行业标准化工作体系。五年组织制修订机械工业标准7135项,占到行业标准总量的52.8%;并承担了7个国际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国际标准的转化率达到85%。形成了基本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建立了适应标准化工作需要的技术队伍,为机械工业的技术进步夯实了基础。培训工作坚持“人才强国”战略,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了中机联培训部与教育中心的合署办公,与江苏大学共同组建了机电培训学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已基本形成覆盖26个行业、近300个工种的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体系和机械行业培训教育工作网络。全国已有10余万人次接受“653工程”培训,今年计划完成30万人次的培训任务。中机联坚持每年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全总等部委联合开展职工技能竞赛,评选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对高技能人才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评选表彰。2008年还专为技术工人设立了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这些活动对于鼓励职工爱岗敬业、岗位成才和提高全行业职工的整体素质,产生了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在大力推进全行业职业培训的同时,二届理事会还注重在中机联工作总部和全系统各单位加强内部培训工作,举办了重大技术装备、劳动法、标准化知识、公文处理、国企改革、WTO知识、规章制度、行业知识等多方面的讲座和知识培训班,加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并形成制度化,做到年有计划,季有安排,全员参加,对提高职工队伍的政治、思想、文化、业务、技能等多方面素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企业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机械工业“十一五”企业管理发展规划》,以实施“现代化管理示范工程”为切入点,引导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面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同时,努力开展企业信用评价工作,加快机械工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机械行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这些工作受到了广大企业的欢迎,有力地推动了机械工业管理现代化。统计信息工作按照国家统计局要求,完成了《机械工业统计指标与标准》的修订,健全和完善了统计信息网络,保证了正常数据来源和渠道的拓展,规范了统计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加强行业管理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了统计信息的分析与发布,组织编发了年度全国机械工业行业统计资料综合年报、产品产量年报、产业动态分析月报、全国机械产品进出口统计、机械工业大中型企业概况等大量信息资料。为政府和行业提供多层次、多角度的信息服务,每年都受到国家发改委和统计局的表扬。
    四是大力推进机械工业服务“三农”工作。我们按照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精神,把工作重点放在促进农业先进生产力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上。在整合行业资源、明确职责的基础上,成立了“机械工业‘三农’办公室”。组织开展了“农机工业发展现状”调研活动;召开了“机械工业支持‘三农’工作座谈会”、“振兴装备业、服务新农村”高峰论坛、“小型工程机械为‘三农’服务与行业管理座谈会”等专题会议;组织各专业协会和事业单位制定了服务“三农”的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建立起服务“三农”的工作体系、组织方式,以及相关的工作协调和利益分配机制,把机械工业支持“三农”的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单位。我们还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三次“中国新农村装备国际博览会”,扩展了产销渠道,把支农工作做好做实。并加强了有关政策研究,汽车工业协会提出了发展农村汽车市场的政策建议,协助政府制定鼓励农民购买轻型汽车给予补贴的实施方案;价格协会、农机协会等单位对实施国家农机具补贴政策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认可。中机联动员全国机械行业积极参与中国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负责主持的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项目——“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保证这个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机科研项目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我们要求机械工业各专业协会、学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培训中心都要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不断加大“科技支农”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地为解决“三农”问题办实事。这些工作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实施农机、汽车、摩托车“三下乡”活动中都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