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轿车工业的生产线上,刀具都是进口的,人家说哪有国产的刀,我偏不服。”——陈尔容
凭着一把刀具,他的企业获得2019年省政府质量奖;也是凭着一把刀具,他带领企业跻身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这把刀具身上有什么奥妙?2019年省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访谈,让我们一起跟随舒中胜,专访恒锋工具董事长陈尔容。
一走进恒锋工具的展厅,评论一哥舒中胜就被展厅内直径230毫米、长度3米的特大拉刀吸引住了目光。
恒锋工具董事长陈尔容介绍,这把被称为“中国刀王”的拉刀花了他们三年的时间研发,最终实现了进口替代。多年来,他立志自主研发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在精密切削领域为“中国制造”争得国际话语权。目前,恒锋公司的拉削刀具、花键量具产品已经用于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零部件生产,连续10年以上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全球前列。
1970年,浙江大学机械系毕业的陈尔容,支援三线建设分配到贵州,进入贵阳工具厂(国有中大型企业)担任技术员,陆续担任热处理车间主任、工厂副厂长、常务副厂长;1990年,陈尔容响应政府召唤,回海盐创办刃量具工厂,从此走上了道尽千言万苦、却从未言败的创业之路。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汽车工业迎来蓬勃发展,汽车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但陈尔容发现国内生产汽车的设备和刀具都是进口的,行业的困境激起了创业者的斗志。陈尔容决定研发替代进口的顶尖产品。起初,业内几乎没人看好陈尔容,觉得他是异想天开,怎么能生产出这么复杂的精密刀具。但不服输的陈尔容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国内汽车工业做一把“刀”。
1999年,经过两年市场调研,陈尔容将所有家当抵押,贷款从德国引进了一套设备,开始生产拉刀。
2008年,“恒锋”制造出国内第一把一次拉成大刀。
2009年,国内制造的第一把轿车自动变速器螺旋内齿圈拉刀在“恒锋”诞生,全世界只有6家企业有能力生产,国内只有“恒锋”一家……一次次突破,陈尔容终于如愿把“恒锋”推向了行业的尖端。
现在,“恒锋”已与宝马、大众、通用、本田、丰田等众多汽车厂家形成合作关系,部分产品还应用于轮船、飞机等。“国产大飞机C919就使用了我们的产品。”陈尔容自豪地说。
而今,75岁的陈尔容仍壮心不已,他要带领恒锋实现精密切削产业链的完全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