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行业管理 >> 以机器人产业为先导 浙江余姚大力推进智能经济...
×

以机器人产业为先导 浙江余姚大力推进智能经济

2016-07-12 09:01阅读数:2365

    面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挑战,浙江省余姚市瞄准机器人产业,以“六个一”为抓手,全力打造智能经济的新业态。

把智能经济作为转型新增长点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余姚市,家用电器、塑料模具、机械五金、化纤纺织等四大行业是其传统产业。当前,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区域经济的出路何在?余姚市委书记毛宏芳认为,精心谋划智能经济,特别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平台、载体和措施应是余姚未来发展的主要着力点。重点是抓好“六个一”:“一会”,即中国机器人峰会;“一院”,即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一市”,即中国第一个综合性机器人展览交易市场;“一镇”,即机器人小镇;“一校”,即中国第一个基于创新基因的机器人学院;“一策”,即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努力打造集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展览展示、市场交易、互动体验、政策支持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大力发展智能经济新业态。

毛宏芳说,目前,以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与节能正在余姚兴起:2014年全市完成“机器换人”重点项目183项,投资11亿元;2015年实施191项,项目投资13亿元,众多高新机器人项目受到海内外用户的关注。

为加速推进高端人才和机器人产业在余姚集聚,2013年5月,余姚挂牌成立浙江省首个“千人计划”产业园———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通过近三年建设发展,产业园已集聚43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9名省“千人计划”专家。去年,产业园引进了“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副会长甘中学博士,成立了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研究院积聚了12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组成团队合力攻关。

智能小镇率先攻坚

据介绍,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致力于机器人名牌系列产品、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集成技术的研究、开发及推广,旨在通过3-5年时间建设成为宁波市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支撑平台,并在机器人五大核心部件、十大关键性产品研发上取得突破。

走进位于余姚经济开发区的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一台名叫“小蓝”的机器人颇为引人注目。这款身材魁梧、只有上半身的家伙有着两只十四轴的手臂。它双臂合作,利索地把几个玻璃杯叠放在一起,组成了金字塔状。此外,它还能同时高举双手进行挥动。

“这是智能柔性机器人,它有眼睛,能识别物品并作出反应。它的两只手臂,非常灵活,可以同时作出不同的动作。”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甘中学博士介绍说,据介绍,智能经济主要包括智能政府、智能社会、智能制造三大内容。其中,智能制造是智能经济的核心内容,而智能机器人则是智能经济这一新形态下的先导产业。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落户余姚,不到一年,其团队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中,已有7款列入国家标志性机器人。“一旦投产,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余姚市规划了12平方公里的智能示范区,其中机器人小镇是核心区和主引擎。

据了解,“机器人小镇”计划设置机器人展示交易中心、“千人计划”长三角创业服务中心、机器人产业制造基地、机器人产业学院、机器人特色超市等区块,着力打造以“专业机器人系统、机器人柔性自动化生产线、智能云工厂”为核心的机器人产业链,计划通过3年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具备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机器人小镇”。目前,“机器人小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已入驻机器人领域高新技术企业达14家,其中10家正式投入运营。

产学研联手抢占制高点

中国机器人峰会是国内机器人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盛会,是行业内重要的交流合作平台,是国内机器人技术研究、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此前,峰会已在天津成功举办两届,吸引了海内外知名科学家、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数千人。前不久,第三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全球海归千人宁波峰会在余姚召开,海内外来宾对余姚机器产业的快速崛起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机器人峰会主席刘进长表示,近年来,余姚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大力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为机器人峰会最终落户余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余姚还计划搭建机器人展览交易市场,并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联合筹建国内第一个基于创新基因的机器人学院,以控制器、减速机、伺服、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应用等为主攻方向,推动形成以“杭州—宁波”为核心的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链和智能经济生态圈。余姚市长奚明说,谁能在智能机器人产业捷足先登,谁就能抢占先机,夺得新一轮竞争和发展的制高点。

宁波“普利达”智能科技应用有限公司负责人、国千专家陈燕智告诉记者,他们研发、组装的机器人赢得了美的、英华达、飞毛腿、苹果等大公司的青睐,眼下企业订单源源不断,企业即将迎来爆发性增长。(新华网)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