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技术发展 >> 德清县创新破难R&D占比首破3.0%大关...
×

德清县创新破难R&D占比首破3.0%大关

2019-11-01 11:44阅读数:2911

近年来,德清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科技投入结构,以深化创新产学研合作的“德清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省科技新政50条,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18年,全县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15.6亿元,占GDP比重为3.01%,全市排名第一,全省排名从第17位跃升至第9位。同比提升0.25个百分点,提升幅度为近年来最大。

一、政策引导促激励

一是普惠补助,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加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宣传和落实,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2018年,全县研发费加计扣除额为12.3亿元,同比增长72.8%。二是突出重点,推动龙头企业加大研发强度。制定县级科技计划申报指南,实施技术创新重大产业化项目、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项目等一批县级项目。目前浙江欧诗漫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承担的首批县级技术创新重大产业化项目已完成验收,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利润总额达3000余万元,实现税金2000余万元,4家企业研发投入达到8500万元。三是加快修订科技新政。进一步学深吃透省科技新政50条,加快制定出台县级科技新政,最大程度调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加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宣传和落实,规范企业研发费用单独建账。

二、创新服务添活力

一是深化服务,力争惠企政策全覆盖。结合“三服务”活动,扎实开展“科技企业服务月”活动,走企业、问需求、解难题,送政策、送资金、送人才,不断提高企业满意度。走访服务企业500余家,召开政策宣讲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培训会等10余场,引导企业用足、用好、用透各项惠企政策,进一步帮助企业“树信心、保增长、促发展”,促进企业“二次创业”,推动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精准施策,制定企业科技发展路线。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在实地走访服务企业过程中指导企业如何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及科技计划项目,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为企业谋划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制定企业科技发展路线,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是搭建平台,促进创新要素集聚。搭聚焦全县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与长三角地区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努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充分发挥上海—德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高校德清转移转化中心平台作用,不定期地开展企业诊断、技术对接等专业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和发展瓶颈。今年以来,以“小规模、多频次、精准化”的对接方式走进清华大学等5所高校,实施精准对接,共促成技术需求合作30余个。

三、主体培育强基础

一是梯队培育创新主体。实施“百家科技企业梯队培育”计划,加强分类指导、重点培育,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为全县研发费用的逐年递增带来新的增长极。2018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9家,2019年新申报59家,申报数为历年之最,认定第一、二批省级科技型企业125家,择优推荐35家企业评选省级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进一步加大了研发经费统计企业的后备库。二是推进研发载体建设。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梯队培育行动计划,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创建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究院、企业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全县累计拥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4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6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高企研发中心65家。三是大力实施科技项目。大力支持企业承担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今年以来,新申报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项,新认定市级高企研发中心17家,获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3项,新认定省级新产品234项,增长51.9%,数量和增幅均为全市第一。

四、研究院发展增后劲

一是着力推动研究院落地。采取“一院一策”方式,大力引进质量好、匹配度高的产业技术研究院,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加快落地研究院成果产业化,促进研究院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研究院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目前,已引入清华大学——浙江德清材料设计与产业创新联合研究中心、同济大学中车捷运(莫干山)研究院等各类产业研究院23家,引进各类高端人才150余人,承担产业化项目60余个,孵化高科技企业50余家。二是培育研发经费新增量。随着更多研究院的注册落地,为我县研发经费统计带来全新的增长源。2018年,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园、中科卫星研究所德清分院2家研究院已纳入统计;2019年,浙江大学德清先进技术与产业研究院、浙江省涡轮机械与推进系统研究院等逐步纳入统计。

(来源:德清县科技局)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