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战略思维与系统思想是从宏观全局分析问题、从整体上解决复杂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标准化是一个多维、立体、庞大、复杂的系统,战略性和系统性是标准化十分突出的特征。战略思维与系统思想特别是系统思想在标准化中的综合运用,对推动标准化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一、标准化的战略性标准是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标准不仅是质量的三大基础设施之一,而且是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更是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标准是一种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标准化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和全球战略。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战略思维,以世界眼光和全球视野,站在党和国家以及质量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紧跟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步伐,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从宏观层面和长远角度思考问题和推进工作,更好地发挥标准化服务、支撑和引领发展的作用。二、标准化的系统性标准化工作涉及面广,包括部门、行业、地方、企业、科研机构、检测机构、消费者等方方面面,关乎各方利益,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政策性。标准涉及农业、工业、服务业,现又扩展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标准化工作包括标准的制修订、实施和监督,有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批发布、实施、复审多个环节,还涉及法制、体制、机制、科技、信息化、机构、人才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标准化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系统思想,注重研究和把握标准化的内在规律,把构成标准化系统的各个要素有机联系起来,坚持普遍联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协调发展,提高标准化科学发展水平。三、树立战略思维与系统思想战略思维是关于实践活动的全局性思维,是进行战略研究、实现战略目标所要求具有的思维方式、思维理念和思维活动的总和。进行战略思维除要遵循一般性科学的思维方法之外,特别重要的是坚持目的性、全局性、长远性、重点性和统筹兼顾性原则。系统思想是对系统科学的最新思维成果进行的哲学提炼,它坚持目的性、整体性、动态性、结构性和普遍联系性原理。比较二者概念,战略思维与系统思想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战略思维中的战略分析、选择、实施、评价和控制几个阶段,互相衔接、相辅相成、融为一体,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另一方面,在所有的方法论中,系统思想是最适于进行战略思维的方法,因为战略思维研究的对象一般都是复杂系统,而系统思想就是研究复杂系统的特有方法;此外,两者更为紧密的联系还体现在:战略思维坚持全局性、长远性、重点性和统筹兼顾原则;与系统思想坚持整体性、动态性、结构性和普遍联系原理。虽然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但相互紧密关联。四、战略思维与系统思想在标准化中的综合运用以战略维与系统思想为指导,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标准化工作的新要求,国家已正式启动战略维与系统思想在标准化中的综合运用研究,探索建立基于效“战略一系统方法”的标准化管理模型和工具,为标准化工作提供科学方法。《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把“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际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以战略思维与系统思想指导标准化的实践探索和工作示范。实施系统管理,要注重协调好数量、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等要素的关系,要在保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保速度,就是要继续保持合理的标准制修订数量和速度,注重巩固和持续解决标准缺失、老化、滞后的问题。调结构,就是调整优化标准体系结构,在三产业中要加强农业和服务业标准化工作,逐步提高一、三产业标准比重第二产业要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重点领域标准化,以支撑国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部署。提质量,就是要严格标准化管理,强化科技、信息化支撑和人才保障,进一步提高标准文本质量和技术水平,提升标准的先进性、适用性、有效性。增效益,就是要在调结构、提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标准的实施、监督、考核、评价等工作,使标准化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实施系统管理,要特别注重管理机制创新。要着力优化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管理机制,强化标准预研、立项、起草、审查、批准发布、出版、实施、复审、修订等诸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要着力完善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结合机制,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的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要着力完善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各方作用,形成合心、合力合作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