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标准化事业中,我们只是后来人,在标准化的路上,在前人的帮助与提携下,学习成长。在有限的实践与研究工作中,我们对于标准化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狭义层面,从创新管理角度出发,技术研发形成的专利成果,具有极强的排他性,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之一。但正是这一特点,限制了创新成果社会价值的实现。因此,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企业,对于标准化事业有着极强的主观能动性。将一项技术或产业链中一系列技术进行标准立项的过程,可能用“专利化为标准”来解释更为妥当。“化标准”虽然能够很好的诠释技术化为标准的过程,但称其为标准化概念在狭义或微观层面的解释,更为妥当。当然,“化标准”一词也非本人首创,还要得益于研究院集体的智慧。在广义层面,以“中国标准2035”为例,“标准化”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形成标准的过程,而是更复杂的具有经济意义与社会意义的过程。正是这其中蕴含的经济意义与社会意义,赋予了“标准化”深厚的战略属性。从基础R&D到Implementation,再到Commercialization,每个环节都是标准化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正因此,作为科研工作者、作为标准化从业新军,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应具有民族荣誉感与使命感,为中国标准的国际化、为中国的国际化,贡献一份力。虽然,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仍需增强,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与青年才俊,已向世界展现出中国强大的技术实力与人才储备。虽然我们是后来人,但如牛顿所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李春田老先生为标准化奠定的基石上,在众多专家学者前辈们的丰功伟绩上,自勉我们能够更上一层楼,为中国标准国际化之路贡献微薄之力。(作者:宋钰,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中国青年专家,北京中科赛博标准化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学习标准化战略顾问)二海尔作为全球引领的家电品牌,一直致力于为每位用户打造安全、健康、高效的个性化智慧生活解决方案,这不但可以满足用户千人千面的智慧场景需求,也大幅提升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智慧家庭的最终实现,除了要求家电产品本身功能的不断迭代,也离不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家电领域的应用,这就对家电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标准化从业者需要加强在传统家电安全、性能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水平,同时也必须掌握跨行业、领域的相关技术知识。例如,在今年发布的第六版IEC 60335-1家电安全通用要求国际标准中,除了对传统家电安全指标进行修订,还首次加入通过公共网络远程控制电器过程中所涉及的网络安全相关要求。作为一名家电标准化工作者,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与时俱进,与技术俱进,通过智慧家庭技术标准,支撑地球可持续发展!(作者:袁望坦,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中国青年专家,海尔标准化工作人员,学习标准化拟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