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开始,浙江优力仕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力仕股份”)的新能源汽车电机车间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现在基本上每隔3天就要出一次货,工人加班加点,才能满足供货需求。
据了解,优力仕股份的前身是一家传统电机生产企业,从2013年底开始酝酿转型,定位高效节能。“有高校院士团队在前引路,直接加快了我们的转型速度。”公司负责人介绍,现在单是新能源汽车电机就已扩展到30余个型号,另外,最新研制的YE4系列超高效率电机和G250高速电机也同样具有不俗表现。
“大战100天,冲刺10000台”,悬挂在新能源汽车电机车间的这条标语十分抢眼,标语下,是火力全开的机器设备和埋头忙碌的技师工人。在需求日趋旺盛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电机的质量和产能成为全公司关注的焦点,公司高层也是一天三次往车间跑。在他们看来,仅用4年时间,公司就能又稳又快跨越转型期,不得不说是个不小的奇迹。
这个奇迹的发生,离不开一个关键性外援团队——院士专家工作站,其中的核心人物景益鹏,是一位上虞乡贤,也是一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景院士谈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有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国产化问题。”公司负责人介绍,尽管景益鹏的本业是天体物理,但对新能源汽车也同样充满兴趣,这让他有了寻求合作的念头。恰巧,景益鹏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有一个全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中心,所以对方也爽快承诺愿为家乡企业牵线搭桥,助一臂之力。
双方一拍即合的背后,是大家对新能源汽车前景的一致看好。据了解,在去年发布的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中,有关新能源汽车的课题就有6项,而其中关于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课题即占到三分之二。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大有可为。
2043年初,优力仕股份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有了这个强大的后援团,公司也敢放手搏,往前冲。
“有些技术参数我们算一遍,再交给景院士团队核算,如果结果一致,我们心里边就踏实。”公司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电机涉及一系列转速、功率、效率、扭矩等重要技术参数,所以每款新电机出来,必须把这些参数算清楚、标准确,才能送到工信部备案。最初因受限于人员技术和设施设备,有些参数公司一时没有能力测算,或拿不准,这个时候他们往往求助于院士团队,可少走不少弯路。一来二去,公司技术团队的研发水平和测试能力也获得了明显提升。现在,优力仕股份已建起自己的新能源电机型式试验测试中心和400KW电机型式试验测试中心。
新产品研发也同样迎来丰产期,其中新能源电机的型号从原来的7个扩展到30余个,并集体积小、重量轻、扭矩控制精度高、强度可靠性强等优点于一身,可满足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驱动使用。另值一提的是,在原有传统优势电机上,公司也通过不断改良产品工艺,顺应市场需求,连续推出YE4超高效率电机,转速最高能达到85000转/分的G250高速电机以及WL系列冷却塔专用减速器等各类新产品,使产品结构日趋优化。
对初尝甜头的优力仕股份而言,借助院士团队这个高端智库,乘胜追击,扩大疆域将成为今后几年的发展方向。
据了解,目前公司的新能源电机产品主要用于物流车和环卫车,并逐渐往13座乘用车、19座中巴车及10.5米大巴车等乘用车发展。“新能源小汽车、客车这些乘用车必将是主流。”公司负责人介绍,乘用车与物流车、环卫车相比,对电机性能的要求更高,比如公交车要频繁起停,小汽车更讲究乘坐的舒适体验,能更快加速,要求更强的爬坡能力,而这些外在要求都会相应地转化为对电机的内在要求。
未来几年,公司将携手院士专家团队加大研发投入,计划完成10项新产品研发,2项行业关键技术,5项科技成果鉴定,将公司打造为国内最优秀的新能源电机企业。
(新闻来源:上虞区政府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