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以歼-20战斗机、运-20运输机等为代表的一批新面孔,成为中国航空航天产业快速发展的新见证。 “动于九天之上”的歼-20首秀,是中国空军的历史性时刻,更是“中国制造”飞跃式发展的成果。
中国制造之风,席卷神州大地:机械、煤炭、店里、化工、轻纺等工业部门逐步发展壮大,新兴工业如汽车、电子、航空航天也迅速成长。浙江,也不出意外地吹起了这股 “制造”劲风。
2014年,经国家认监委批复,“浙江制造”认证联盟正式成立, “浙江制造”成为浙江企业品牌建设理念的目标,品质卓越、自主创新、产业协同、社会责任的好企业标准,精心设计、精良选材、精工制造、精准服务的好产品,由低品质、低附加值转向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特点让 “浙江制造”这块牌子越来越响亮。
看到了它的魅力,长兴也积极参与到 “制造”的行列中。2015年,浙江省经信委公布了2014年度 “浙江制造精品”名单,全省共有227个产品被评为 “浙江制造精品”,长兴浙江浙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 “RC圆锥破碎机”、浙江诺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CS20大吨位全电动堆高车”、浙江中科兴环能设备有限公司的 “重锤式垃圾给料机”和长兴恒动光电有限公司的 “基于高效导热散热技术的集成封装大功率LED灯”4家企业的产品榜上有名。
“浙江制造精品”的认定,不但能引导企业制造出更多精品,也有利于长兴企业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
这只是长兴在 “浙江制造”中的起点。
2015年,长兴新增6个浙江省名牌产品,质量并行、质量强县的工作取得新的突破。今年上半年,长兴成功获批 “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县,迎来又一次促进全县经济转型发展的良机。今年7月,天能牵头起草的《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和超威牵头起草的 《电动道路车辆用铅酸蓄电池》两项 “浙江制造”标准顺利通过专家评审。8月12日, 《电动助力车用密封铅酸蓄电池》浙江制造标准正式发布,这也是全县第一个 “浙江制造”标准。
日前,长兴又正式启动了长兴县“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立足好标准、定位好产品和好企业,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县产业链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发展目标,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企业品质,全力打造“浙江制造”品牌。截至目前,全县拥有7个中国驰名商标、53个省著名商标、59个浙江品牌产品、5家市政府质量奖企业,2008年以来为主修订国家标准5项、为主修订行业标准11项。
长兴,正逐渐通过 “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实现高品质、高水平本土制造。事实上,为更好地实现 “浙江制造”,长兴一直在路上。
“浙江制造”需要强大的产业支撑。 “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长兴明确了新能源产业、现代纺织、特色机电三大行业和天能、超威、诺力、金三发等重点企业为试点,希望通过行业龙头企业带领,推动长兴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让长兴的“浙江制造”更有品质、更有含金量。
“浙江制造”需要深厚的人才基础。一切产业的提升最终都要通过人来实施。长兴的人才引进、人才培育机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依托科技领军人才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储备、产业英才及创新团队培育等十二项重点人才工程项目,长兴已经引进高层次人才4000多人次,并在全市率先设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长兴工匠”的评选是人才的另一种展现方式。一大批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中,对产品精雕细琢、手艺高超、技术过硬的工匠大师,是长兴工业发展坚实的基础。
“浙江制造”需要不断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促进长兴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催化剂,科技招商也逐渐成为长兴招商引资的重点,一大批富有创造力的科技项目在长兴落地,这些项目看似不起眼,却蕴含着极大的后劲,投产之后能实现爆发式的增长。
当前, “浙江制造”的风帆已经张开,困难多、挑战多,长兴要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为企业创造良好产业环境,产业、企业相辅相成,共同走好这条长兴之路。(长兴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