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所描绘的这幅美好图景,浙江已先行一步。眼下,一场以“迈向中高端”为目标的产业升级正在浙江大地持续演进。以“改”优环境,着力释放制度红利。
按照“定向、定期、精准、有力”原则,我省去年先后出台两批共50条降成本政策,全年可为企业减负1000亿元以上。去年前三季度,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由前年同期的84.8元下降为84.0元,比全国低2.14元;成本费用利润率6.9%,高于前年同期0.9个百分点。浙江已经成为企业非税负担全国最低的省份之一。
与此同时,坚持“自下而上、先简后全、全省联网、重在应用”,全面推行以“亩产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综合评价制度。要求所有县(市、区)合理制定评价指标和评价办法,规上企业评价必须包括“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单位排放工业增加值”4项基本指标。建立经信、统计、环保、国土、税务等部门涉企大数据平台,根据综合评价得分结果,将企业分为ABCD四类,对不同类别企业实施差别化的电价、水价、排污费、城镇土地使用税、用地、金融信贷等政策。目前,全省所有县(市、区)工作开展全覆盖,所有规上工业企业纳入综合评价全覆盖。
下一步,我省还将紧紧围绕制造强省、信息经济大省建设战略目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两化融合”为基本手段,持续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深入推进调结构、增效益各项工作。浙江制造业在实现“由小到大、由内到外”的跨越之后,正在进一步完成“由大到强”的转变。(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