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标准品牌经济的内涵与构成...
×

标准品牌经济的内涵与构成

2021-04-23 16:09阅读数:1728

标准品牌经济就是以标准与品牌为载体,以标准与品牌联动效应为核心,承担和发挥一定范围内经济资源聚集、配置和整合功能的经济发展形态。在宏观经济背景下,可以将标准品牌经济划分为产品标准品牌、企业标准品牌、区域(产业)标准品牌、城市标准品牌、国际标准品牌五种形态。一、产品标准品牌产品标准品牌,既以标准品牌促进产品质量水平提升,是标准品牌经济发展的基础形态。产品标准品牌适用于产品规模扩张或更新换代时期,以夯实基础、做好产品、积蓄力量、寻求突破为运营重心。产品标准品牌运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分析,明确产品竞争的标准品牌策略。二是产品综合标准化,保障产品质量恒定及技术持续改进。三是重要产品标准制定,固化并凸显产品功能与性能优势,引领市场发展。四是基于标准的产品品牌运营,包括产品标准品牌宣传文案、基于标准的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养成等。五是监测市场客户对产品标准品牌反馈,持续改进产品标准品牌工作。二、企业标准品牌企业标准品牌,既以标准品牌促进企业综合实力提升,是标准品牌经济发展的初级形态。企业标准品牌适用于企业发展成长期与成熟期,以巩固市场优势、拓展产品品类、寻求企业可持续发展为运营重心。企业标准品牌运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发展战略诊断分析,明确标准品牌战略发展路线图。二是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做到事事有依据,处处有标准,促进现代企业制度成熟。三是多层次、多领域的产品标准品牌运营,以产品标准品牌为核心推动企业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四是加强供应链管理标准化工作,以品牌市场机制逐步代替产品市场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五是监测市场客户对企业标准品牌反馈,持续优化企业标准品牌工作。例如大众汽车平台模块化战略和华为品牌崛起之路等。三、区域(产业)标准品牌区域(产业)标准品牌,既以标准品牌塑造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提升区域产业影响力,是标准品牌经济发展的中级形态。区域(产业)标准品牌适用于产业聚集区规模扩张或转型升级阶段,以突显禀赋优势、规范市场、扩大聚集区规模与企业体量为运营重心。区域(产业)标准品牌运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产业发展问题诊断,摸清区域产业发展痛点,制定区域产业标准品牌发展规划。二是开展区域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提出集成科技、产业、税收等多维度的标准品牌发展政策。三是推动中小企业集群开展团体标准与区域品牌建设工作。四是推动龙头或骨干企业积极开展产品标准品牌或企业标准品牌工作。五是推动产业相关科技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构建起企业、政府、金融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服务、咨询组织等构建的区域产业横向合作网络,塑造区域产业发展良好环境。例如领域类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和工信部区域品牌建设等。四、城市标准品牌城市标准品牌,即以标准品牌优化城市(区域)产业结构、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是标准品牌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城市标准品牌适用于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或新兴城市跨越发展,以打造城市名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民生,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为运营重心。城市标准品牌运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建设与管理问题诊断,摸清城市发展痛点,编制城市标准品牌发展总体解决方案,打造城市名片。二是制定城市建设与管理标准品牌发展规划,凸显主题主线,明确目标,设置任务与工程。三是推动标准品牌工程落地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提升城市标准化工作水平。四是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区域产业标准品牌工作,推动龙头或骨干企业积极开展产品标准品牌或企业标准品牌工作。五是建设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塑造良好营商环境与民生环境。六是加强政府标准化建设,推进党建、电子政务等方面标准化工作。例如我国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等。五、国际标准品牌国际标准品牌,既以标准品牌提升我国企业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国际话语权。国际标准品牌与城市标准品牌都是标准品牌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国际标准品牌适用于特色优势产业标准与品牌“走出去”,以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塑造产业国际竞争力、争夺国际话语权为运营重心。国际标准品牌运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标准国际化发展战略与规划,明确目标、任务与措施,塑造一批国际知名的产品、企业或区域(产业)品牌;二是围绕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制定具有引领性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化组织标准。三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企业积极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或国外先进标准化组织领导职位或秘书处工作。四是开展具有国际化前景的区域产业标准品牌工作,推动龙头或骨干企业积极开展产品标准品牌或企业标准品牌工作。五是推动中国标准外文版翻译,鼓励标准与装备、产品、技术、服务一起“走出去”,推动中国品牌“走出去”。例如我国3G、4G、5G标准发展之路和我国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等。(源自《中国标准化》之论文《标准品牌经济研究》,作者:李上、鲁鹏、周歆华、姜立嫚、马婧文)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