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发挥媒体在标准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

发挥媒体在标准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2021-05-07 14:45阅读数:1716

标准如空气般无处不在,标准规范人们的行为,巩固和提升技术进步成果,畅通地球村的贸易交流,护佑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媒体应该将重心更多侧重于标准带来的改变和影响,关注标准实施对产业和社会的改变,而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标准化工作者也应积极利用媒体渠道和工具,甚至运用政府采购服务的形式委托媒体开展标准宣贯和标准实施效果评价,让标准真正落地,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一)媒体应成为标准宣贯的放大器。没有任何一项标准是孤立的、与其他组织或个人无关的。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有一个重要概念——相关方。标准是公认的技术准则,是利益相关方协调一致的产物,因此标准的制定需要广泛征求意见,以获得专家的认可、利益相关方的广泛认同,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实施。而如何让更多相关方获知、参与标准制定实施,尤其对社会和广大消费者利益具有影响的标准,如何广而告之,除标准制定机构组织培训会、宣贯会等方式外,媒体是最适合的渠道和平台。通过媒体,将标准制定实施的信息向行业、社会发布,吸引相关方关注,是标准宣贯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要加强标准化理念宣传,通过标准化基础知识的宣传,提高社会对标准化的关注度和认知度,让标准化理念深入人心。目前,从政府到标准化科研机构,都已认识到宣贯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发掘宣贯模式、拓展宣贯渠道、创新宣贯产品方面却相对滞后,无法满足标准化工作及社会需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方面把标准宣贯当作是自己的工作,没有把媒体这个宣传利器充分利用起来。(二)媒体应成为标准宣贯的转化器。标准是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既然是技术要求,自然具有相当的技术含量,不同行业、同一行业中的不同专业,各有各的技术要求,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博学古今学贯中西样样皆通,一项标准必须要让人看懂、理解才能谈到照猫画虎实施应用,而通常由标准制定机构起草的标准编制说明更多是用于对该标准宏观层面的解释,大多包含标准制定背景、标准主要内容、标准实施意义3个方面,而对技术指标的依据和目的、标准实施步骤和流程安排这些专业内容缺乏充分描述和详尽解释,以至人们拿到标准文本,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很多标准就是因此被束之高阁。因此,要加强标准化方式方法的宣传。通过宣传运用标准化方式提升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等,提高社会对标准化作用的认识。比如,我国有600余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00多个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每年制修订数千项国家标准,其中有众多标准需要向社会或行业进行宣贯解读。媒体尤其是专业媒体应发挥自身之所长,创新利用视频、动漫、图解、H5、文字等多种形式,对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翻译”、解释、科普;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标准制定机构也应有意识地联合各类媒体,依据其各自定位,提供不同版本的标准宣贯内容,从而使标准影响最大化、标准实施难度最小化。(三)媒体应成为标准实施的表决器。标准制定是否符合技术需要,是否满足生产消费服务需求,是否真正起到助推和引领作用,不是单靠一篇标准编制说明能决定的,要看在实际应用中真实效果如何。标准重制定轻实施的现象由来已久。近年来,注重标准实施效果、开展标准实施绩效评估成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如何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怎样开展标准实施监督?国务院文件和新《标准化法》没有给出明确路径。关注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监督标准实施绩效,是媒体尤其是标准化类专业媒体责任与职能的要求,也是媒体属性的一种自然表现。媒体具有客观公正的“第三方”特征,这一特有属性决定了媒体对标准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时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同;媒体的舆论监督属性也赋予其维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责。相较于标准制定机构自发开展的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媒体的监督显然范围更大、立场更客观、结果也更趋真实。同时媒体在效果评价过程中还可以征集各方意见,对标准内容提出调整或修改建议,为标准修订提供依据。此时,媒体的角色更趋向于消费者权益的监护者、技术进步的维护者、社会规则的守护者。当媒体深入到标准实施评价中,当媒体意见被行业和社会广泛关注时,标准实施将不再是一个难题。(源自原文《媒体在标准宣贯与实施评价中的角色和作用》,作者:郭凯,特此声明为纯公益性传播,特此感谢《中国标准化》杂志社)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