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上海:培育人工智能高水平“上海标准”...
×

上海:培育人工智能高水平“上海标准”

2021-08-23 09:58阅读数:1230

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级产业集群,上海再出新举措。记者8月11日从上海市经信委获悉,为培育人工智能高水平“上海标准”,加快形成标准引领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上海市经信委联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制定了《关于推进上海市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将支持上海市企业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上海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变,助力“中国标准”国际贡献力与应用水平提升。到2023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具有上海特色、国内领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人工智能标准化各项工作全面实施,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经济、生活、治理领域数字化转型,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化发展高地。

具体来说,要初步建立系统高效、科学合理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形成适应上海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创新发展和城市管理需求的标准体系;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20项以上,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50项以上,长三角区域统一标准3项以上,人工智能重点行业“上海标准”国际影响力和贡献力大幅提升;培育10家左右人工智能标准化标杆企业,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先进标准化成果,人工智能标准试验验证能力基本建立,有效支撑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指导意见》从统筹人工智能标准化建设、加快重点领域标准研制两大方面提出若干针对性举措。

在统筹人工智能标准化建设上,系统考虑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各子体系间的协调配套关系,注重与上海智能制造、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医疗服务等相关标准体系的协调配套;加快推进长三角人工智能协同发展,围绕一体化协同管理与服务需求,率先开展相关区域统一标准研制;重点在智能网联汽车、医疗影像辅助诊断、视觉图像身份识别、智能传感器等赛道推动计量技术规范研制,开展测试评估。其中,特别提出要支持在沪单位积极申请“上海标准”标识,打响人工智能“上海品牌”。

重点领域标准研制上,聚焦基础共性、关键技术、核心产业、行业应用等四大标准。

其中,基础共性标准上,围绕人工智能相关术语、参考架构、测试评估等基础共性标准,强化与国际标准的对接,形成具备上海特色的区域、行业、企业智能化水平测试评估规范;关键技术标准上,鼓励参与生物特征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人机交互等关键领域技术标准研制,重点推动人脸、声纹、指纹等典型模态的规范化应用标准研制;核心产业标准上,围绕支撑技术与产品、基础软硬件平台、智能产品与服务等开展标准研制,以标准化抢占产业高地。

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是《指导意见》的重中之重,将开展面向数字经济、数字治理以及数字生活领域特定环节、重点场景的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