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是一年枇杷上市的季节。作为浙江省首批“品字标浙江农产”的塘栖枇杷,其果形美观、色泽金黄、果大肉厚、汁多味甜,深受消费者喜爱。下面,我们一起到杭州临平的塘栖枇杷基地,去看看一颗高品质的枇杷是如何种出来的?
“品字标浙江农产”塘栖枇杷
在塘栖枇杷的大棚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了标准化管理下的枇杷树,一排排整齐有序、每一层都错落有致,金黄色的果实三三两两地挂满枝头。杭州塘北鲜果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农艺师蔡斌军告诉记者,一棵高品质的枇杷树,从幼苗开始就需要精心呵护。就拿一棵成年软条白沙枇杷树来说,除了树高要控制,每一层的高度和分布都很有讲究。
杭州塘北鲜果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农艺师蔡斌军说:“对于白沙这个枇杷树的高度,我们是控制在3米以内。第一层分支点高度控制在30到40厘米,每层分布3到4根枝条,上下两层之间的枝条错开,两层之间的间距是在50到60厘米范围内。”
蔡斌军介绍,高度和枝条的布局控制,是为了方便除草、施肥、疏花、疏果、采摘等农事操作,合理利用光照,提高农事效率和枇杷品质。而施肥、疏花、疏果是枇杷品质和增产的保证,枇杷树在生长阶段需要及时补充养分,每年至少需要施肥三次。
枇杷单穗花朵数多,但实际坐果率只有1%~15%,大部分花会白白地消耗树体养分;而单穗结果过多,也会造成果形小、品质差。为了避免因花果过多带来的弊端,枇杷种植户在每年的花期和结果期,都会进行疏花疏果的农事操作。
杭州塘北鲜果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农艺师蔡斌军说:“我们这个棚是采用双层膜的结构,保温性比较好,(枇杷果子)可以避免受冻。在外面还加了一层遮阳网,在天气热的时候,遮阳网通过减少阳光的照射,使棚内的温度得到降低。”
与传统的枇杷种植方式不同,采用大棚种植的枇杷,从开花到成熟采摘的整个过程都会通过温室大棚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排除恶劣天气对枇杷的影响,果子也不会因为寒潮、多雨、高温等原因减产,产量和品质都会更有保证,个头和口感也都更为优质,成熟时间也会比露地种植的枇杷提前15至25天。
不仅如此,大棚内的数字农场系统,可以实时了解大棚里空气和土壤的温湿度、含氧量、土壤肥力等数据,还可开启自动浇灌、棚膜开关等功能,实现园区数字化管理,让枇杷品质得到保障,进而推动园区收益的增长。
杭州临平塘栖枇杷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莫树兴说:“原来我们老百姓,比如说一户人家有五亩枇杷园,管理不好,枇杷质量不行。但是我们这里有个果农,五亩枇杷园按照科学的管理管得好,人家五亩不及他一亩的产量和品质。所以,塘栖老百姓正在走科学管理这条路,按照标准去生产,效益都提上去了,真正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2020年,塘栖枇杷以“特色品牌转化”模式成为了浙江省首批“品字标浙江农产”的产品,杭州临平塘栖枇杷专业合作社也成为浙江省首批获得“品字标浙江农产”公共品牌授权的主体。
2021年12月,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的《塘栖枇杷》浙江农产团体标准发布实施,为塘栖枇杷的种植、管理等全过程提供技术指引。
相信通过ZZB《塘栖枇杷》标准发布和标准的进一步实施,对整个塘栖枇杷产业起到良好的标准示范和引领作用,吸引更多的塘栖枇杷生产企业去对标(声明),形成好企业、好产品和好服务的良性循环,打响“品字标浙江农产”这张金名片,让拥有1400多年历史的塘栖枇杷焕发新的活力,从而推动枇杷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信息来源:浙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