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法》明确,标准法律体系有两方面作用。一是企业组织生产和提供服务的依据。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生产,产品品质才有保证,生产效率才能提高,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才能得以提升。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服务,才能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服务安全、提升用户满意度。二是执法监管和消费者维权的依据。监管部门、检测机构能够依标准执法、依标准检验,依标准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能够依标准选择产品,明白消费,依标准维权。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标准、品牌、产品必将是“产业自贡”工作的重点,标准必将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要解决自贡市企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必须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创新发展。新形势下企业标准化主体责任在企业,对政府而言,要发挥标准化政策对创新的引导作用,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对企业而言,要在标准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主体作用,提升企业标准化创新能力,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从大数据方面,探索“互联网﹢标准监管”模式。通过“互联网﹢”,搭建企业标准大数据平台,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开发手机App等支撑工具,完善企业标准创制、信息统计发布、数据质量分析、可视化报告、舆情预警、应急处理等功能,形成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标准监管”的企业标准事中事后监管模式。
二、从金融方面,探索“标准融资增信”机制。强化资本市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拓宽技术创新的间接融资渠道,落实并抓好《“十三五”现代金融体系规划》中“引导银行构建质量增信融资体系,将质量水平、标准水平、品牌价值等纳入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和贷款发放参考因素”的契机,对标准化成效显著、标准水平高的企业给予金融支持,建立“标准融资增信”金融助力机制。
三、从产业方面,探索“标准化服务业产业化”路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完善标准化服务业市场机制,以壮大市场主体,拓展服务边界,营造政策环境,推动标准化服务业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发展,提高标准有效供给水平,逐步做大做强,培育发展壮大“标准化服务业”产业。
四、从示范方面,探索“标准创新试验田”改革。以标准创新工作为抓手,在有条件的区域推进标准创新改革试验,探索专利布局与标准研制有效衔接模式,建立示范区重点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直通车等机制,努力在新兴产业等重要领域和创制国际标准等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提升示范区企业标准化水平并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发挥“试验田”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信息来源《学习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