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加速领跑—— 深耕标准化,浙江厚植经济稳进提质新动...
×

加速领跑—— 深耕标准化,浙江厚植经济稳进提质新动能

2022-11-24 14:53阅读数:946

标准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创新发展的引领和推动力量。

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标准?抢占标准话语权、提升标准影响力,如何作为?在推进数字化改革、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怎样发挥标准作用?这些,都是标准化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需要通过改革创新,以行动作出回答。

回顾过往浙江标准化工作,不难发现,围绕上述问题的解答,浙江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化标准化综合改革,迭代标准化先进体系,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标准化工作正以“领跑者”的姿态引领方向、示范全国。

标准改革创新成果,更亮眼

“共同发力、务实推进,进一步推动浙江标准地位立起来、创新活起来、效能强起来。”

 改革是浙江标准化工作的关键词。2016年,浙江率先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为全国提供了浙江实践、浙江经验。如今,围绕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全省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化标准化综合改革,取得了累累硕果。 

统筹推进标准化工作,离不开强有力的顶层设计。为此,浙江第一时间明确 “任务书”“路线图”。 

去年以来,发布《浙江省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建设“十四五”规划》,施行《浙江省标准化条例》,配套出台《“浙江标准”管理办法(试行)》,浙江全面构建了指导标准化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政策体系,不断将标准化工作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推进。 

今年初,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了 《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四个地”总体目标,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谋划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工作新格局,各市、县党委政府纷纷出台细化实施方案、行动计划,形成了全省一盘棋、一体化推进格局。

标准化工作省部合作行动,是省政府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合力推动标准化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合作行动开展以来,双方共同发力、务实推进,进一步推动了浙江标准地位立起来、创新活起来、效能强起来。

顶层设计指引下,全省标准化管理体制也不断取得新突破——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工作格局持续深化,部门标准化工作职责更加明确,标准制定管理和实施监督机制日益完善,统一协调、运行高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逐步形成。

标准创新能力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一直以来,浙江全力引导企业和各类组织积极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标准,持续释放标准效能,充分发挥标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树立起一个又一个标准创新贡献示范标杆。

今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评选中,浙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建议名单中,由省内相关单位参与的共12项,浙江为主的5项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组织奖1项,为主获奖数量全国第一。

在省内,省市县标准创新贡献奖制度体系渐趋完善。此前,浙江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迎来调整,各环节流程更趋完善,扩大奖励范围,增加表彰数量,优化评审程序,奖项评选的质量、公开透明度不断提升。2022年,浙江省标准创新贡献奖共评选出重大贡献奖10项、优秀贡献奖10项,组织奖5项。

及至地方,嘉兴、台州等5个地市也先后设立市政府标准创新贡献奖,桐乡等3地陆续设立县(市、区)级政府标准创新贡献奖,温岭还首开先河,在“中国水泵之乡”大溪镇设立了全国首个镇级“标准创新贡献奖”。

新型浙江标准体系,更健全

“标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表达,为全省经济稳进提质不断助力。”

 什么样的标准,才能称得上“浙江标准”?答案是:体现技术创新元素、符合高质量发展需求、具有共同富裕特征的高质量高效益的先进标准。

为提升标准市场认同度和影响力,浙江一直全力锻造新型标准体系——探索构建数字化改革、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标准体系,推动“品字标”提质扩容,力促企业标准“领跑者”稳健加速……标准不仅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表达,也为全省经济稳进提质不断助力。

将数字化改革中的实践成果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治理“浙江标准”,进而高质量引领、支撑改革进程,是浙江一直在探索的命题。

围绕省委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战略部署,制定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2022年数字化改革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作战图(S1),发布《数字化改革术语定义》等数字化改革领域地方标准24项,7项重大标准规范被评为2022年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最优规则”。

眼下,一个全面科学规范的标准话语体系,在数字化改革成为“重要窗口”重大标志性成果的发展路径上,正发挥出积极作用,一把把经过充分酝酿所构建并实施的 “标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更“量”出了浙江数字化改革的新高度。

锚定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浙江同样主动探索,制定实施了一批产业发展、扩中提低、公共服务标准,围绕助力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标准化“一县一策”赋能,出台支持龙泉特色产业发展22条意见,加快龙泉宝剑、铁皮石斛等标准化提升,用一把把 “金钥匙”,成功开启了一扇扇“共富之门”。

以“浙江制造”标准为基础的“品字标”,是整体反映、综合体现浙江优企精品先进形象的区域公共品牌,近年来,浙江各地纷纷将其作为经济发展抓手,不断释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改革效能。

借助“品字标”驱动,嵊州集成灶、台州智能马桶和泵阀产业、温州皮鞋、湖州木地板等块状经济产业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越来越多企业质量管理逐渐完善,质量标准人才不断充实,产品品质稳步提升。如今,“品字标”还从“浙江制造”向“浙江农产”“浙江服务”领域拓展,已然成为引领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

之于标准体系,要实现结构优化,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是应有之义。为此,浙江充分集聚各类标准创新主体、资源、平台,不断增加高质量标准供给。

据统计,2021年,浙江共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189项,新增对标达标企业9186家,全国排名第一;462家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累计发布团体标准5184项,全国省区排名第一;4.9万家企业自我公开标准近24万项,标准公开数全国第二;103项企业标准获评国家标准“领跑者”名单,全国排名第三。

全域“标准化+”活力,更强劲

“获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7项,下达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42项。”

推动标准化战略深入实施,不仅要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还要持续推进标准实施。

2021年,浙江全力助推之江实验室、天通控股集团获批筹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全省获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7项,下达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42项,省级标准化战略试点重大项目25项。

如今,“标准化+”已融入制造、环境、民生、服务、建设、农业、治理等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在制造领域,制造业百个重点标准研制攻坚次第推进,标准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对标达标提升行动深入展开,助力产业制定实施先进标准,持续增强竞争新优势。

十大标志性产业链中,机器人、数字安防、网络通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已正式发布,智能家居、现代纺织、炼化一体化与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标志性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工作稳步展开。

助力乡村振兴,引领节能减排,标准成为生态环保的“硬约束”。

今年,浙江陆续发布了一批美丽乡村、现代农业标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助力乡村治理标准化,让乡村振兴有“标”可依。同时,开展“双碳”标准体系建设,出台“双碳”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实施居民生活领域碳排放监测和评价试点,发布一批绿色发展新标准,全力服务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标准发挥着战略性、引领性作用。2022年,浙江完善区域标准化合作机制,发布了《省际毗邻公交运营服务规范》《智慧药房评价体系》等多项区域统一地方标准,以高标准促进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高质量实施。

标准国际化,是全球化的基石。

为此,浙江高质量建设金砖国家标准化 (浙江)研究中心,全力开展省级标准国际化试点示范培育基地建设,推动国际标准化组织小水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组织召开金砖国家传统医药和半导体照明标准化专家研讨会,将青少年标准化奥林匹克竞赛纳入新增进入中小学校的全省性竞赛候选项目,杭州外国语学校荣获第十六届国际标准奥林匹克竞赛初中组金奖。

近年来,全省已累计主导国际标准50项,承担ISO/IEC技术机构秘书处2个,4人担任ISO/IEC技术机构主席,公布省级标准国际化试点26家、示范19家、培育项目10家,不断推进标准国际化高水平发展。

信息来源:市场导报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