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整体反映、综合体现浙江优企精品先进形象的区域公共品牌,“品字标”可谓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一直以来,围绕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浙江始终持续发力——从制造业率先“破局”,再到逐渐向农产、服务等领域延伸。
当下,随着“品字标浙江服务”“品字标浙江农产”不断拓面提质,其已然实现了由全国首个制造业公共品牌到首个“一二三产”全覆盖公共品牌的升级,在推动浙江经济稳进提质的同时,也让之江大地上的共富底色、亮色、成色更加饱满。
“开展‘品字标浙江服务’标准研制,是浙江‘十四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品牌打造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全省服务业供给结构、提升服务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的重要举措。”
新团标实施,服务“牌”更亮眼
近日,由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牵头研制,浙江省质量协会、省老年服务业协会联合发布的《机构养老服务》“品字标浙江服务”团体标准正式实施。
该标准的落地,不仅为“品字标浙江服务”认证奠定技术基础,也助推了“品字标浙江服务”品牌建设再度“扩容”。
养老服务业是关系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浙江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有序推进,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向“从有到好”和“从好到优”的方向发展,为“品字标浙江服务”团体标准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据悉,此次实施的《机构养老服务》团体标准在充分吸收全省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将机构养老服务划分为“三星+”“四星+”“五星+”三个等级,并在出入院、生活照料、膳食、洗涤、医疗护理、康复等9个方面提出了更加全面、细致的定性定量要求。
例如,对于养老护理员持证率、养老护理员与老年人配比、老年人满意度、执行医嘱合格率、压疮新发生率、尿布疹发生率等重要指标要求由原先的可选项转为必备项,同时从服务的全面性、响应性、可靠性等方面新增了质量要求。
开展“品字标浙江服务”标准研制,是浙江“十四五”时期现代服务业“品牌打造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优化全省服务业供给结构、推动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的重要举措。
针对此,浙江早前就已频频发力——
去年,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文化旅游厅出台《关于开展“品字标浙江服务”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以饭店业试点开展“品字标浙江服务”品牌培育。
紧接着,由省市场监管局牵头制定的《“品字标”品牌管理与评价规范第3部分:“品字标浙江服务”品牌评价要求》省级地方标准发布实施,为各细分服务领域“品字标”团体标准制定、“品字标服务”申报主体开展自我声明及第三方评价提供了依据和指引。
2021年底,浙江发布实施首个“品字标浙江服务”团体标准《饭店》。后经各地组织推荐、统一遴选,首批饭店业“品字标浙江服务”培育企业名单确定,杭州西湖国宾馆等43家企业入选。
今年7月,通过精准培育和第三方评价,首批8家“品字标浙江服务”品牌企业“出炉”——
包括杭州西湖国宾馆、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杭州黄龙饭店、杭州华联置业有限公司钱江新城万豪酒店分公司(钱江新城万豪酒店)、宁波南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南苑环球酒店、湖州东吴开元名都酒店、振石大酒店有限公司在内的8家企业,最终成功获评。
如今,在饭店、养老服务机构等领域,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品字标”的身影,其不仅显著增强服务业市场综合竞争力,也成为了浙江做大共富“蛋糕”的重要支撑。
新目标开启,农产“牌”更硬核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模式,着力打造优质、安全、绿色、市场竞争力强、带动能力好、知名度美誉度消费忠诚度高的‘品字标浙江农产’公共品牌。”
不久前,一场农民丰收节在湖州市双林镇浔稻万亩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拉开帷幕。
不少游客发现,除了现场稻谷收割加工体验活动、旅游线路及农旅产品推介等常规项目外,多块印有“品字标”的牌子赫然出现在稻田内,显得格外醒目。这些获评“品字标浙江农产”的产品,均来自湖州南浔浔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锚定打造精品农业、深耕农业精品,我们一直着力于品牌‘虾稻米’‘鸭稻米’的种植培育。”企业负责人说。在获评“品字标浙江农产”后,浔稻生态农业持续加大品牌宣传推广,除了在其产品包装袋上印制认证标识,还利用各种展销活动对认证的稻米进行重点宣传。
据统计,“浔稻香”品牌“虾稻米”“鸭稻米”自获得 “品字标”认证以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认可,年销量350吨,销售额达220多万元。
浔稻生态农业是 “品字标”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作为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省,浙江农产品种类繁多且品质优良,但长期以来大部分农产品存在品牌层次不高、影响力不够等发展瓶颈。如何破局?品牌化无疑是路径之一。
2019年,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实施《“品字标”品牌管理与评价规范第4部分:“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评价要求》,试点开展“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培育。
3年来,代表农业领域高品质和先进性形象的 “品字标浙江农产”融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追溯、监管等要素,不仅提升消费者信任度,形成保证品牌质量、健全品牌标准、扩大品牌影响、提升品牌价值的良性运行局面,更实现了“品牌富农”的目标。
一个典型例子来自集清溪花(乌)鳖苗种繁育、商品生产及品种选育于一体的浙江清溪鳖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其在浙江和江西建有基地6000余亩,年产品牌清溪花(乌)鳖100余万只。
入选“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企业后,企业结合一产谋划二产,开发出了清溪花鳖肽、清溪乌鳖肽、清溪大鲵肽等大健康产业精深加工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也带动众多养殖户迈向“共富”之路。
珠玉在前。如今,围绕做大做强“品字标浙江农产”公共品牌,浙江再度吹响 “集结号”——
12月初,省市场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建设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依据各地资源优势、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有序推进“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模式,强化运用市场监管手段和品牌运营措施,着力打造优质、安全、绿色、市场竞争力强、带动能力好、知名度美誉度消费忠诚度高的“品字标浙江农产”公共品牌。
为此,浙江将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完善“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培育、发展、保护和推广体系,重点围绕蔬菜、水果、茶叶、畜产品、水产品、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创建一批“品字标浙江农产”品牌企业和产品。
其中,每年培育“品字标浙江农产”企业不少于20家,到2027年不少于100家,带动形成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布局,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具黏性的 “品字标”品牌认同。
——信息来源:市场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