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科技局通过“保姆式”的科技服务和梯度培育机制,不断为我市企业人才培育、核心技术攻关。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市科技局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推动者”和“辅导员”的作用,从科技奖项、人才认定、新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均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支持。
一是精准排摸企业情况,分类入库做好全程指导服务。由市科技局主要领导亲自带队上门服务,对企业的研发活动、研发人员结构等进行走访摸底,掌握企业科研禀赋。针对企业培育事项,建立“一对一”服务指导制度,对重点企业在各类申报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做好培训和实时指导,帮助企业解决研发平台提升、产学研合作、人才招引、项目资金申请等困难和需求,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级,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在走访摸底的基础上,掌握企业基本信息,实行企业“一企一档”管理,把培育对应各科室职能,指派专人进行专门辅导。对企业当年度拟申报工作,成立科技服务小分队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引导企业对照申报条件,逐条梳理分析,找准优势和短板,做好申报材料准备工作。并对企业提交的实施方案进行完善指导,并做好答辩辅导工作。
二是紧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常态化做好科技人才服务工作。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加大企业对人才、项目的需求的关注力度,为企业引进科技人才、开展科技攻关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加大排摸力度,把最符合申报条件的人才和团队筛选出来,为企业自主培育人才做好支撑和指导。针对各项国家级、省级、市级人才计划,联合各主管部门和乡镇,强化“人才挖掘+辅导培训+申报服务”的全流程参与,大幅提高申报质量。指导和服务企业用好每项人才政策,做好每一项人才申报,高质量完成人才项目申报工作,降低企业引才成本,助力企业创新升级。
三是瞄准核心技术攻关需求,精准对接高校科研成果资源。强化企业需求侧拉动,重点征集产业共性技术需求及核心攻关技术需求,根据需求精准组织高校院所对接,。做精做细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以“技转之家”省级试点应用为抓手,建立完善技术经纪服务体系,系统已上线试运行,场景内入驻海宁技术经纪机构15家,入驻技术经纪人121人,促成技术交易9项,交易金额516万。全年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组织专家教授开展“技术巡诊”、座谈交流等110余次,通过“淘科技”平台成交产学研合作项目56项,成交金额4151万元。加强科技特派员服务,选派14名高校院所技术专家入驻重点农业企业,由点及面向全市进行技术辐射。加强“科技潮动力”品牌服务,联动各镇街(平台),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行动。召开创新发展年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展创新分享,表彰了一批好企业、好团队、好项目等,发布一系列创新政策和创新资源等。
(来源:海宁市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