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标准制定数嘉兴领先 锚定“高质量”,桐乡标准化之路...
×

标准制定数嘉兴领先 锚定“高质量”,桐乡标准化之路高歌猛进

2023-09-07 16:52阅读数:871

嘉兴桐乡经济开发区的一栋玻璃纤维制造厂房里,一个个机械手敏捷准确地“秀”起分拣货物的技能,这是中国巨石的未来工厂。以标准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巨石,在2023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质量标准大会上,拿下首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质量标准贡献奖,成为长三角一市三省18家获此殊荣的企业之一。

从试水标准化到为省内外提供“标准化+”的桐乡样本,近年来,桐乡的标准化之路高歌猛进,在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领域均实效满满。




锚定标准强市全市联动发力




形成合力才能更好促进发展。桐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以全市联通为抓手,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桐乡市高标准打造制造业强市若干政策意见》《桐乡市鼓励工业企业开展创牌定标工作奖励细则》等文件,落实先进标准补助机制,对主导、参与标准制修订的,设立最高100万元的补助,鼓励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

围绕桐乡优势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和创新企业,桐乡市市场监管局推动镇街道建立“一镇一库”,培育一批企业群体、产品群体,构筑梯度推进、动态发展的培育模式,建立“千企创牌”培育库。

“在现代绿色农业标准化建设方面,我们逐一分析评价全市83个农业地方标准规范,并继续将有效的农业地方技术性规范在浙江标准在线平台进行备案,提高这些规范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助力桐乡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桐乡市局相关负责人徐贤忠介绍。

动之有方,行之有效。当地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截至去年底,桐乡129家企事业单位制(修)订标准516个,其中国际标准6个、国家标准231个、行业标准223个,制修订数嘉兴领先。不止于此,“整合管理体系的标准化服务试点”等三个国家级试点项目、“养老标准化试点”省级标准化战略重大试点项目以及“乌镇旅游服务标准化”等两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均已通过验收。


坚持深挖细研政企双向奔赴


 探索创新的路上,桐乡不曾停歇。聚焦当地特色产业、优质服务业等重点领域,桐乡建立了 “人才—项目—政策”全链条培育体系。并组建嘉兴首批 “标准化人才智库”,通过导师帮带等方式,选育特色、亮点标准化项目和示范企业,实现跨部门、跨领域标准化人才和创新型项目共育共培。

为提升毛衫产业标准化建设,桐乡市局在实现规上企业标准化全覆盖基础上向规下企业延伸。毛衫时尚产业主体近6万家,年成交额超1000万,但“低小散”特征明显,规上企业仅612家。中小企业因缺乏行业核心竞争力,难以成为行业标准的主导者、制定者,参与各类标准制修订的市场主体仅20家,总体质量、标准技术能力薄弱。

通过筛选,桐乡市局锁定有潜力的特色企业培育,已助推企业参与各类标准制修订42项。“以前没有这方面意识,现在政府组建专家服务团队全流程对我们帮扶指导。由我们主导制定的一项浙江制造标准,填补了全成型毛针织服装标准的国家空白。”蒂维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卫国告诉记者。

当地企业的创新意愿也被充分激发。主导参与制定“浙江制造”标准73个,51家企业共98个产品获得“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证书。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传统制造业(化纤)改造提升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获2022年省标准创新贡献奖重大贡献奖,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制定含钴、镍废料处理国家标准”获2021年嘉兴市标准创新贡献奖。


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纵深帮扶


何为“一站式”服务平台?国家纺织服装产品检验检测中心(浙江桐乡)主任庄莉告诉记者,即为特色新兴产业,打造集标准化、计量、检验检测等九大功能于一体的质量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将服务推向纵深。

该平台汇集了1000余项国内外标准。若企业想对标产业标准体系,可实现标准信息 “一键即享”、全文免费预览。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还可以通过平台申请共享实验室,以独立、双方协同或现场观摩等方式,利用开放设施设备开展质量检验、研发测试、标准验证等。截至目前,已有2000余家企业运用平台查询标准查,80余家企业进行检验测试。

前段时间,科力新材料有限公司在研发新产品和“浙江制造”标准制定过程中,因缺少检测设备无法进行指标检测和合格验证,这可急坏了负责人徐经理。在平台专业人士的助力下,他在线预约了“共享实验室”的进口手感仪,完成了新面料的指标检测,产品上市后为企业增加产值4000余万元。企业同时正在申报“浙江制造”标准制定和产品认证。

此外,桐乡还积极探索创新,建立专家联合会诊制,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标准化评估指导,发布标准相关贸易壁垒预警信息500余条,助力企业应对贸易屏障,护航“出海”。

桐乡的标准化蓝图正逐步实现。“下一步,我们将打造更高更新更实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将标准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提升其标准化能力和行业话语权,抢占市场制高点。”徐贤忠表示。


-THE END-素材来源 | 市场导报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