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质,你提到的“特殊过程”确实是我们产品生产过程中常见且重要的一环,不做好“特殊过程”管控,那必将影响到我们产品的质量。下面我针对“特殊过程”的概念、识别过程、确认过程及如何开展“特殊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给你介绍一下。
01
“ 特殊过程 ” 的定义
定义1:不易或不能经济地确认其输出是否合格的过程。——GB/T 19000-2016《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定义2:直观不易发现、不易测量或不能经济测量的产品内在质量特性的形成过程。——GJB1405A-2006《装备质量管理术语》
“特殊过程”又称特种工艺、特殊工序,由上述定义可知“特殊过程”的主要特点为以下3个方面:
1)产品质量不能通过后续的测量或监控加以验证的工序;
2)产品质量需进行破坏性试验或采取复杂昂贵方法才能测量或只能进行间接监控的工序;
3)该工序产品仅在产品使用或交付之后,不合格的质量特性才能暴露出来。
典型的“特殊过程”:化学、冶金、生物、光学、电子等过程。在机械加工中常见的有:铸造、锻造、焊接、表面处理、热处理、以及复合材料的胶接等过程。在电子装联常见的有:回流焊、三防涂覆、硅橡胶粘固和灌封、电路板烧结等。
三防涂覆
不同的行业都能找到自己所具有的特殊过程。这种特殊过程加工的产品质量不能完全依靠检验来验证,需要进行连续的参数监控,以确保过程质量的稳定。
那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特殊过程”是如何识别的?是不是规定的“特殊过程”越多越好呢?
“特殊过程”的管控需要投入更多的成本,企业在识别“特殊过程”时,要充分考虑自身已具备的监视和测量资源,既做到充分识别,又做到不浪费资源。一般来说,需要遵循以下3个注意点。
02
识别 “ 特殊过程 ” 的3个注意点
注意覆盖范围
根据“特殊过程”的定义,当某一过程的结果不易或不能经济地通过后续的检验或试验加以验证时,为了确保该过程的质量受控,企业应对这一过程充分识别,按“特殊过程”实施确认与管控。
2
注意确认范围
3
注意产品覆盖
这样看来“特殊过程”并不是越多越好,精准识别才是王道。
没错,识别不充分,忽视“特殊过程”控制,会产生质量风险隐患;而盲目定义“特殊过程”,又会造成资源浪费。
咱们单位的“特殊过程”需要每2年进行一次确认,一般需要如何确认呢?
一般来说,需要对“特殊过程”所涉及的人、机、料、法、环、测(5M1E)等因素是否满足要求进行确认,以证实其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
03
“ 特殊过程 ” 的确认
1
人员确认
a)对人员岗位资格进行确认,包括培训、考核、上岗证等;
b)对人员技术能力确认,包括实际操作能力评定。
2
设备确认
a)对设备标称能力能否满足工艺要求进行确认,通过对照工艺和设备标称能力确定;
b)对设备实际能力进行确认,主要考核满其足工艺要求的程度。
3
原材料确认
a)对原材料是否有合格证进行确认;
b)对原材料储存是否符合规定进行确认。
4
工艺文件(方法)确认
5
环境确认
6
检测方法及项目确认
看来“特殊过程”确认意义重大,企业需要定期认真开展,这样就能一劳永逸了。
小质,你只说对了一半,企业是需要定期认真做“特殊过程”的确认工作,但并不是确认完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还需制定“特殊过程加工记录表”,将“特殊过程”所涉及的物资信息、工艺规程和技术文件名称、操作人员信息、设备、仪表和工艺装备、环境条件、工艺材料、工艺过程参数、质量检验要求等符合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便后续可追溯。
转自:西安融军通用标准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