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企业为什么要参与制定团体标准...
×

企业为什么要参与制定团体标准

2024-04-28 16:39阅读数:1210

1、团体标准是什么?根据《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国标委联〔2019〕1号)文件,团体标准是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标准。
2、团体标准和其他标准的关系?根据《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文件,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由6类整合精简为4类,分别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推荐性行业标准、推荐性地方标准;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分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侧重于保基本,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侧重于提高竞争力。同时建立完善与新型标准体系配套的标准化管理体制。
3、团体标准是否可以升级国家标准?根据《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文件,第十六条 对具有先进性、引领性,实施效果良好,需要在全国范围推广实施的团体标准,可以按程序指定为国家标准。根据《推荐性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暂行规定》(国标委发〔2023〕39号)文件,结合我国现有推荐性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特点,在推荐性国家标准工作机制基础上,畅通渠道、简化程序、缩短时间,规范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程序。此《暂行规定》搭建了先进适用团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的渠道,将有效促进团体标准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增加推荐性国家标准供给,提升国家标准质量水平。
4、团体标准有哪些特点?“快:是指团体标准制定周期短 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例如团体标准制定周期平均为3~10个月,而国家标准制定周期为2~3年;“新”:是指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还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团体标准能填补新技术、新产业、新领域等标准空白,具有内容的创新性。例如,针对共享单车这一新生事物发展如火如茶、陷入混乱时,2017年7月,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编制《共享自行车技术条件》《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团体标准,为引导共享单车规范发展提供了标准支撑;“活”:是指相异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复杂的制定和审批流程,团体标准制定流程更灵活,国家对团体标准不设行政许可,社会团体具有高度的团体标准制定自主权;“高”:是指团体标准的技术指标可有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例如,《航空客运乘务服务规范》等80余项“上海品牌”评价认证依据团体标准,有效助力了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等“上海品牌”认证。
5、团体标准相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主席令第78号)《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9号)《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关于培育和发展团体标准的指导意见》(国质检标联〔2016〕109号)《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国标委联〔2019〕1号)《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团体标准化第1部分:良好行为指南》(GB/T 20004.1)《团体标准化 第2部分:良好行为评价指南》(GB/T 20004.2)



02

价值和意义

1、企业战略与形象提升拥有规则的话语权

1)
谁获得了标准的制定权,实际上就掌握了话语权,从而成为领导者。其他所有企业则只能成为遵守者,在市场中被动地跟随着行业标准制定者前行。例如,在一些参数的标准设置上,极有可能将参与企业的生产参数设定为标准,进而升级为行业、国家标准,一旦标准开始推广实施,其他企业必须遵守。对于不达标的企业来说,必须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等方式达标。

2)

此外,制定行业标准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去开拓全球市场,而“行业标准”可以成为它破除各种各样技术和贸易壁垒的最有效手段。


2、企业保护自我发展的壁垒,树立行业领导品牌

得标准者得天下,这也是近年来很多企业参与制定标准的原因!率先参与、制订标准,率先推向市场、规范市场,一旦标准实施,企业就获得一个绝好的保护自我发展的壁垒,也获得了到国内、国际市场攻城掠地的强大武器。给外界或者客户的印象:凡是参与制修订标准的企业,其规模不一定排在行业前列,但一定在单品类或某些品类做到了最前列,在技术或工艺方面形成了自我特色。


3、企业抢占市场先机

1)

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参与的企业可在生产方面抢占先机,既可以早一步调整原材料的采购,以免造成因产品指标不达标而造成浪费;也可以早一步看清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而预先调整自己产品线以满足未来人们追逐热捧的新品。一个参数的设定,从小的方面来说,足以影响一个企业的生死,从大的方面来说,甚至决定一个行业的发展走向。

2)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企业会尽量将自己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或者对自己有利的技术写进标准,让跟随者处于技术滞后“找路走”的不利局面。企业从参与制定团体标准开始,可以进一步地发展成为行业标准。一旦行业技术标准形成,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和路径,以及研发和生产投入都将以其为中心,从而形成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其他的技术发展方案都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风险。


4、企业涉标调整幅度较小

在标准制定中能够建言建议,便拥有了提出有利于自身企业发展的术语名称、技术指标等话语权,参编企业很少有为了满足标准而大动干戈、调整产品方案的举动。比如,在一些参数的标准设置上,企业极有可能将自身的生产参数设定为行业、国家标准,一旦标准开始推广实施,其他企业必须遵守。对于不达标的企业来说,必须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等方式达标。


5、企业赢取更高的发展平台

通过参与和主导标准的制定,在引领行业发展的同时,也能提前把脉调整企业发展方向等。发出自身企业的声音,在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抢占“制高点”,为自身企业的发展赢取更高平台,在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6、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急剧增强

在市场竞争中,比人脉、价格、质量的同时,客户更看重企业的形象、层面和合作前途。企业参与标准起草,证明了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提高了参与标准起草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7、政府奖励和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建设

参与制修订标准的企业可以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单位、新产品鉴定或评审、创新试点等项目中,出具自己企业标准化的证明。所以,政府倡导企业参与标准起草,给予鼓励、引导,也可以到当地财政申请补贴。


8、作为参编人员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重要指标

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时的技术要求之一:参加标准制订。有了标准起草经历,为职称评审加大了砝码。岗位晋升的要求之一:行业内技术知名或专家。有了标准起草经历,同样为岗位晋升加大了砝码。


9、更容易获得政策倾斜

(1)政府招标:有些招标文件里,凡参与标准起草的企业优先入围;

(2)政府资助:各地对参与标准起草的技术型企业,不同程度地资助发展

(3)政府评估:高新企业申报条件、低息或无息贷款等,参与标准起草的企业优先入围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