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
价值和意义
1、企业战略与形象提升,拥有规则的话语权
1)
谁获得了标准的制定权,实际上就掌握了话语权,从而成为领导者。其他所有企业则只能成为遵守者,在市场中被动地跟随着行业标准制定者前行。例如,在一些参数的标准设置上,极有可能将参与企业的生产参数设定为标准,进而升级为行业、国家标准,一旦标准开始推广实施,其他企业必须遵守。对于不达标的企业来说,必须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等方式达标。
2)
此外,制定行业标准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去开拓全球市场,而“行业标准”可以成为它破除各种各样技术和贸易壁垒的最有效手段。
2、企业保护自我发展的壁垒,树立行业领导品牌
得标准者得天下,这也是近年来很多企业参与制定标准的原因!率先参与、制订标准,率先推向市场、规范市场,一旦标准实施,企业就获得一个绝好的保护自我发展的壁垒,也获得了到国内、国际市场攻城掠地的强大武器。给外界或者客户的印象:凡是参与制修订标准的企业,其规模不一定排在行业前列,但一定在单品类或某些品类做到了最前列,在技术或工艺方面形成了自我特色。
3、企业抢占市场先机
1)
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参与的企业可在生产方面抢占先机,既可以早一步调整原材料的采购,以免造成因产品指标不达标而造成浪费;也可以早一步看清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而预先调整自己产品线以满足未来人们追逐热捧的新品。一个参数的设定,从小的方面来说,足以影响一个企业的生死,从大的方面来说,甚至决定一个行业的发展走向。
2)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企业会尽量将自己所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或者对自己有利的技术写进标准,让跟随者处于技术滞后“找路走”的不利局面。企业从参与制定团体标准开始,可以进一步地发展成为行业标准。一旦行业技术标准形成,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和路径,以及研发和生产投入都将以其为中心,从而形成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其他的技术发展方案都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风险。
4、企业涉标调整幅度较小
在标准制定中能够建言建议,便拥有了提出有利于自身企业发展的术语名称、技术指标等话语权,参编企业很少有为了满足标准而大动干戈、调整产品方案的举动。比如,在一些参数的标准设置上,企业极有可能将自身的生产参数设定为行业、国家标准,一旦标准开始推广实施,其他企业必须遵守。对于不达标的企业来说,必须通过改进生产工艺等方式达标。
5、企业赢取更高的发展平台
通过参与和主导标准的制定,在引领行业发展的同时,也能提前把脉调整企业发展方向等。发出自身企业的声音,在规则的制定过程中抢占“制高点”,为自身企业的发展赢取更高平台,在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6、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急剧增强
在市场竞争中,比人脉、价格、质量的同时,客户更看重企业的形象、层面和合作前途。企业参与标准起草,证明了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提高了参与标准起草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7、政府奖励和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建设
参与制修订标准的企业可以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单位、新产品鉴定或评审、创新试点等项目中,出具自己企业标准化的证明。所以,政府倡导企业参与标准起草,给予鼓励、引导,也可以到当地财政申请补贴。
8、作为参编人员职称评定、岗位晋升的重要指标
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时的技术要求之一:参加标准制订。有了标准起草经历,为职称评审加大了砝码。岗位晋升的要求之一:行业内技术知名或专家。有了标准起草经历,同样为岗位晋升加大了砝码。
9、更容易获得政策倾斜
(1)政府招标:有些招标文件里,凡参与标准起草的企业优先入围;
(2)政府资助:各地对参与标准起草的技术型企业,不同程度地资助发展;
(3)政府评估:高新企业申报条件、低息或无息贷款等,参与标准起草的企业优先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