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定额制定方法
要控制好工时定额水平,必须从工时定额的制定入手,必须要有科学的,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特色的工时定额制定方法,理论上讲,制定工时定额的方法包括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类推比较法、技术定额法和标准定额法等等。1.经验估工法是根据经验对图纸进行粗略分析以后,直接估计定额的一种方法。这里所说的经验包括将要完成的劳动任务(如:零件加工)按加工过程分解到加工工步的能力,且能够正确制定所需工步的时间消耗。一般经验估工过程应考虑工件的工艺技术要求、企业的生产类型、加工设备的技术状况、工艺装备和工作地布置情况、操作者技术水平的熟练程度等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工作量小,制定定额速度快。缺点是工作比较粗糙,制定工时的误差较大,工时水平不稳定,质量较差。适用于多品种单件小批生产,新产品试制,临时生产项目加工的工时制定。2.统计分析法是依据统计资料,经分析比较后确定工时定额,适用于重复性成批生产加工的产品。主要包括简单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百分数法、均方根法等。3.类推比较法是根据同类型产品的典型零件,典型工序的定额或定额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后,制定或修订定额的方法。类推比较法的条件是:结构上的相似性;工艺上的同类性;条件上的可比性;变化的规律性。类推比较的资料包括企业日常积累的典型零件、组件和产品的时间定额、典型定额标准,各类产品的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等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经验估工法,质量高一些,定额水平的平衡性也好一些。缺点是要有大量的参考数据,要有典型工序,典型零件,典型产品的定额资料,积累起来时间长,工作量大。4.技术定额法是指在分析生产条件,工艺技术状态和生产组织情况的基础上,考虑先进合理性,科学性等要求,对定额各组成部分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计算来制定定额的一种方法。分为技术测定法和技术计算法两种,其中技术计算法的一般原理目前分三种类型,包括机械类,装置类和手工操作类,分两种途径,指计算基本时间和计算不单时间。这种方法比较科学,能够保持工时水平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但计算复杂,制定工时的速度慢,工作量大。只在大批生产、大量生产、流水线作业等条件下使用。5.标准定额法就是应用企业的工时定额标准制定工时定额,这种方法比较科学,容易控制工时水平。但大多数企业都没有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特色的工时定额标准。所以标准定额制定方法就成为劳动定额系统推广应用的科学方法之一,拥有一套科学合理、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特色的工时定额标准就成为定额业务人员追求的目标。
随着企业生产设备的现代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市场化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工时定额制定方法已经满足不了企业对工时定额质量的要求,特别是应用经验估工制定工时,制定水平因人而异,稳定性较差,使企业的劳动定额水平普遍存在虚高且不平衡现象,特别是企业普遍推行的目标成本管理,均衡稳定生产管理,企业间关联交易管理、劳动效率管理等等都需要科学合理,先进平衡的工时定额。尽管广大的定额业务人员,把大部分工作时间用于工时定额的制定,仍然解决不了工时水平的平衡问题,无法满足科研生产的需求。
实践证明,有标准的工种或工段,工时水平就控制的好,经验估工制定工时的工种或工段,工时水平的稳定性就差,忽高忽低的现象就严重,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工时定额制定的统一尺度,缺少科学合理的工时定额标准,所以说标准是工时制定的尺度,是控制工时定额水平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民宝)
来源: 张民宝 西安融军通用标准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