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三个面向”是新的质量问题分析方法吗?...
×

“三个面向”是新的质量问题分析方法吗?

2024-08-20 15:46阅读数:2788

2023年8月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GB/T 42859-2023《航天产品质量问题三个面向分析方法实施要求》,规定了航天产品质量问题三个面向分析方法实施的要求、程序和分析内容。从标准看,三个面向分析方法是在质量问题归零基础上,对质量问题归零成果的进一步分析和利用。但三个面向分析是一种新的质量问题分析方法吗?与大家耳熟能详的质量问题归零是一个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图片

一、标准要求


GB/T 42859-2023《航天产品质量问题三个面向分析方法实施要求》中,三个面向分析方法的对象可以是单个质量问题,也可以是一段时间内问题多发产品、问题多发组织的系列质量问题,标准内容可概括为“一、二、三、四”四个部分,包括:

1)一项基础

GB/T 42859在6.1、6.2、6.3条款明确:面向产品分析是在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面向流程分析是在面向产品分析、质量问题管理归零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面向组织分析是在面向产品、面向流程分析和质量问题管理归零工作基础上开展的。所以,三个面向是在质量问题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工作(注意,这里说的是“归零工作”,不是“归零”)的基础上开展的,属于更高层次的管理归零。

从定义看,三个面向分析是对各级航天产品发生的质量问题,从产品、流程和组织三个维度,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查找问题背后的隐患和薄弱环节,提出并落实改进措施的方法。既然谈到了“深层次原因”,说明前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是什么呢?没错,质量问题归零。

所以,“三个面向”分析方法是在质量问题归零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的,不能用三个面向分析代替质量问题归零

2)两种方式

三个面向分析方法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分为“对一般质量问题的三个面向分析”和“对典型质量问题的三个面向专题分析”两种方式。对一般质量问题,三个面向分析工作可结合质量问题归零工作开展。

针对以下四类典型质量问题应开展三个面向专题分析,形成专题分析材料:

a)重大质量问题、严重质量问题、重复性质量问题;

b)被上级机关或用户通报的典型质量问题;

c)一段时间内问题多发产品、问题多发组织的系列质量问题;

d)其他需要开展三个面向专题分析的质量问题。

3)三个面向

根据GB/T 42859的定义,面向产品分析是针对质量问题涉及的技术原因,对本组织同类产品、具有相同原理设计和相同工艺设计的其他产品开展横向分析、全面举一反三并实施改进,以实现组织内同类产品及相关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横向一致的方法。分析对象包括三类:问题产品、同类产品、相关产品(与问题产品有相同原理设计和工艺设计的其他产品),不同类型对象的分析内容有所不同,包括:

a)针对问题产品深挖一锹,包括:质量(产品)保证要求的落实情况、合格率和稳定性控制情况(对合格率低、稳定性差的产品,查找薄弱环节)、“三再”工作和措施落实情况、产品化和产品成熟度情况等。

b)针对同类产品举一反三,包括:从问题原因和机理维度举一反三、分析采标先进性和标准适用性、分析技术状态/执行标准等相关技术要求的一致性、质量(产品)保证要求的落实情况等。

c)针对相关产品举一反三,包括:从问题原因和机理维度举一反三、分析已交付产品和在轨飞行产品的举一反三/处理方案和预案情况、分析采标先进性和标准适用性、分析技术状态/执行标准等相关技术要求的一致性、质量(产品)保证要求的落实情况、针对外包外协产品问题分析技术要求是否明确/质量(产品)保证要求是否传递到位/落实到位/检查到位等。

根据GB/T 42859的定义,面向流程分析是对质量问题涉及的技术、管理等相关流程进行分析,查找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并实施改进,以实现流程持续完善和优化的方法。分析的对象是问题所涉及的技术、管理等相关流程,以第一时间、第一空间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为原则,查找质量问题相关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分析在质量问题发生时点之前的各环节没有发现和暴露问题的原因。重点分析内容包括:

a)流程的合理性,包括:是否有明确流程、流程是否经相关方认可/是否在相关规章制度中固化、流程各环节是否合理/是否需优化和改进/是否满足上级要求/是否满足需要/是否协调一致/要求是否合理可操作、流程各环节岗位设置是否合理/职责是否到人/检查是否有效等;

b)流程的执行效果,包括:是否执行了流程或文件(未执行原因)、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未达到预期效果原因)、对于发现环节和产生环节不一致的问题,分析问题发生时点之前没有发现问题的原因等;

c)外包外协相关质量问题,重点分析流程是否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管控(包括要求是都传递到位、监管是否到位、落实是否到位等);

d)在同类流程中进行举一反三等。

根据GB/T 42859的定义,面向组织分析是对质量问题从人员能力与意识、责任落实、技术条件、资源保障和持续改进等方面,分析组织管理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并实施改进,以实现组织质量保证能力不断提升的方法。分析的对象是问题和薄弱环节背后的管理支持因素和责任关系,重点分析内容包括:

  a) 组织机构的设置、岗位人员能力和资源是否满足要求;

  b) 各级责任体系是否完善,各级责任分解是否合理,能否覆盖各流程的各项活动;各级人员,特别是各级管理者履行职责是否到位,各级组织是否有责任落实情况的闭环检查机制;

  c) 专业技术发展和管理能力提升的技术储备,以及设计、工艺、试验和检测等技术条件是否充足;

  d) 厂房、设施、设备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或数据库)等资源保障条件是否满足需要等。

面向产品针对技术层面,面向流程针对制度层面,面向组织针对资源支持层面,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分析整体,并且三者是有先后顺序的,前一项工作是后一项工作的输入,原则上不能漏项,也不能颠倒顺序,“三个面向” 分析方法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三个面向分析方法之间的关系

4)四步程序

“三个面向分析”工作程序包括分析启动、分析实施、审核把关和措施闭环四个步骤。

a)分析启动

对一般质量问题的三个面向分析工作,企业可结合质量问题归零工作开展。

重大质量问题、严重质量问题发生后,或接到上级机关、用户关于典型质量问题的通报后,组织应开展三个面向专题分析工作。

各级组织应定期识别重复性质量问题,以及一段时间内问题多发产品、问题多发内设机构的系列质量问题,开展三个面向专题分析。

b)分析实施

对一般质量问题的三个面向分析,组织应按照标准要求的分析内容开展面向产品、面向流程、面向组织的分析工作,分析结果要纳入质量问题技术归零或管理归零报告。

对需要开展三个面向专题分析的典型质量问题,由专题分析团队按照标准要求的分析内容,逐一开展面向产品、面向流程、面向组织的分析工作,并形成专题分析材料。

c)审查把关

对于一般质量问题,可结合质量问题归零评审对三个面向分析的结果进行把关。对于不符合分析要求、未达到分析目标的,应重新组织开展分析和评审。

对于典型质量问题三个面向专题分析的审查把关,一般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专题组织开展。对不符合要求、未达到分析目标的,应重新组织开展分析和评审。

d)措施闭环

各级组织应建立航天产品质量问题三个面向分析措施落实闭环的管理机制,将分析结果和采取的措施应用到组织的持续改进中,形成待办事项清单,跟踪措施的闭环落实情况。

各级组织应将有关闭环措施固化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技术文件、标准规范和作业指导书中。

图片

二、三个面向VS质量问题归零


三个面向分析方法是在质量问题归零的基础上,从产品、流程和组织三个维度,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查找问题背后的隐患和薄弱环节,提出并落实改进措施的方法。那么,三个面向是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吗,我们把三个面向和质量问题归零做一个对比。

表1 三个面向和归零的对应关系

面向产品的分析重点在于针对导致质量问题的技术原因,从多个维度开展举一反三并实施改进,以期彻底解决企业内部同类相关问题,与技术归零过程的“举一反三”比较类似,但从具体的内涵上还有一定差异。面向产品的分析重点包括:问题产品的深挖一锹、针对同类产品举一反三、针对相关产品(含原理设计和工艺设计相同的产品)的举一反三三个部分;而技术归零的“举一反三”主要是从故障模式和机理方面进行自查,是否存在类似的质量问题。从分析内容看,面向产品的分析方法内容范围更广(举一反三时增加了工艺设计相同的产品)、程度更深(产品之外,还排查质量保证情况、合格率和稳定性、“三再”和产品化情况等)。

面向流程的分析是针对问题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流程进行分析,目标是找到没有第一时间、第一空间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原因并予以改进。其内容包含了管理归零的“过程清楚”和“完善规章”两个部分,在“过程清楚”环节,从问题发生发展的全部过程进行分析,梳理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流程,找到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采用“完善规章”的方法实施改进。

面向组织的分析是从人员能力与意识、责任落实、技术条件、资源保障和持续改进等方面,分析组织管理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并实施改进。其内容包含了管理归零的“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三个部分,在“过程清楚”环节,分析问题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管理支持薄弱环节,同时分析过程中的责任关系是否明确和落实,采取“措施落实”的方法予以改进。内容上,管理归零的要求都包含,但在操作层面,很少有组织能够深入地贯彻落实,在“面向组织的分析”中提出明确要求也是一个进步。

综上,三个面向的分析方法不是一种全新的质量问题分析方法,它是在质量问题归零的基础上,针对质量问题归零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如深层次原因找不到、资源支持方面的原因分析不够等)提出的一个分析方法,是对质量问题归零的深化和发展

图片

三、最后的话


从丰田公司的“5why分析法”到汽车行业的“8D分析法”,再到航天领域的“双五质量归零”,最后到航天产品的“三个面向分析方法”,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质量问题分析方法呢?

有需求才有市场,虽然质量问题分析方法多种多样,但质量问题还是屡禁不止,对产品和服务质量产生诸多的不利影响,才促成了这些问题分析方法的不断出现,但只是简单的引进或使用这些方法就能彻底解决质量问题吗?

肯定不行,其原因也非常简单,那种“为归零而归零”、“为分析而分析”的形式主义日渐盛行,逐步抛弃了这些分析方法的初心,那就是“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不应负、不会比,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大家都是参照这些分析方法的形式,写出漂亮的归零报告或分析报告,以便快速通过评审尽快交差,而忽略了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忘记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初心,这样下去,再多、再科学的分析方法也是枉然,解决质量问题,绝不能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反复徘徊。

 

参考文献:

1)杨双进、王卫东等《“三个面向”质量分析方法的研究于应用实践》

2)GB/T 42859-2023《航天产品质量问题三个面共向分析方法实施要求》


来源:西安融军通用标准化研究院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