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闭环思维?所谓闭环思维,简单点讲,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有始有终,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工作多年,身边不乏许多优秀至极的质量经理。或独当一面,或独立带队,或成长飞快,或靠谱踏实。
总之,各有各的优点,但回想起他们身上的共性之时,往往能看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往往都擅长做闭环操作,也就是能够从零到一,以始为终。
也正是这样的闭环主义思维,让他们在职场成长的路上,常常无往不胜一直向前。
什么是闭环思维?所谓闭环思维,简单点讲,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能有始有终,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为什么大家都知道靠谱很重要,但做到的往往不多呢?
“闭环”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管理学中,由美国管理学家戴明博士提出的一个模型,所以又称为“戴明环”。
管理学上的闭环包括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戴明博士提出,闭环是一个螺旋上升的知识增长模式,每一层都是一个独立的PDCA循环。
新的循环把上一次循环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于是越来越接近螺旋结构顶端的终极目标。
用特别直白的一句话表述,闭环,就是把一件事做完。
你想想,我们平时如果要夸一个人靠谱,肯定会说他“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你可能觉得这些听着没什么感觉,但是它对于一个职场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创业初期,就在办公室墙上贴了一条标语:
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这条行动准则,就是要激励每一位员工按时交付,快速行动。
闭环这么重要,虽然看起来也不难实现,但在实际职场和生活中能做到的显然不多,甚至有些稀缺。
一位优秀的质量经理要想做到及时交付,并不容易,倒不是说这中间很难,而是里面包含了很多综合性因素,至少需要做到以下3点:
一、沟通闭环:反馈要主动
及时主动的反馈,是做到有效闭环的第一步,对过程和结果的反馈都要及时主动。
1、对过程反馈要主动
很多时候,领导交办或者是答应别人的事,可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去完成。这时在执行过程中,你就要主动给予反馈,做到让领导或他人知道你的进展情况。
特别是任务周期比较长的工作,领导可能已经把你这件事暂时性忘记了,但你不能因为领导好像已经忘记,自己也就什么都不讲了。
恰恰相反,这种情况你更应该主动跟领导反馈,一是让他知道你的工作量,二是防止拖到最后才反馈没有时间做调整,被动等着对方来问你进度,跟你自己主动汇报相比,前者会导致你最终的沟通量更大,而且效果更差。
过程中的主动反馈,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三种不同的反馈方式。
周期性反馈:主要适用于任务周期较长的情况,你可以采用定期报告(日报、周报、月报)或例会等反馈方式。
阶段性反馈:主要适用于项目或事件有相对明确的节点、里程碑等,一般采用会议、评审等正式的反馈方式。
临时性反馈:相较于周期性和阶段性反馈,你用的最多的反馈方式反而是临时性反馈。这种反馈随时都可能发生,反馈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像周期性和阶段性反馈的正式形式,也有通过微信、电话回复一两句话就搞定的。
2、对结果反馈要及时
事后须反馈,是闭环思维的最后一环,也是容易被忽视的一环。无论做出什么样的结果,在做完之后,都要及时把结果反馈给相关人员,这样才算是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少了事后反馈这一环,或者这一环做的不够好,不管其能力如何,那也是一个不靠谱的人。
① 接受信息时的及时反馈
在收到别人发起的信息时,要及时给予对方一个信号,证明你收到了信息,让对方了解到你对信息的接受情况。你反馈的信息可以是某个任务具体的完成时间,也可以是个人的意见或建议,或者是一句简单的“收到”。
② 对事项完成情况的及时反馈
当你某件事情后,需要及时主动地将完成情况发送给相关方,并确保对方接受到了你的信息。如果你默默完成不做声,等着对方来问完成情况的话,你哪怕将事情完成得有100分,在对方心目也最多剩下80分。
在工作中,不确定性越来越多,则导致焦虑情绪也就越来越多,正是因为大家都想追求尽可能多的及时反馈,所以沟通闭环的建立是一切开始的根基。
二、能力闭环: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
“沟通闭环”,带来的更多是及时性,而非确定性。要进一步提高闭环的确定性,你还要确保自己的能力与承诺是匹配的。
在能力匹配上,我们经常陷入两个导致无法闭环的陷阱:盲目给他人承诺;碰到有挑战的事就躲。
盲目承诺会提高别人对你的期望,从而在你未能给到确定结果时失望更大,长期以往甚至会永久失去他人的信任,比较常见的是:
对领导安排的所有任务都是很爽快地就应承下来,甚至在接任务时还会自己提高要求,比如,领导安排写一份文件,说三天后给到就可以了,但是有很多人说“不用这么久,我加加班,最多两天就给你”。
其实最怕的就是工作中盲目承诺,承诺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又多揽了几个任务,结果只能疲于奔命,导致质量不达标。
另一种闭环陷阱是,碰到有挑战、棘手的任务下来,能躲则躲。即使分配到自己头上了,也会找各种借口“这个我不行”“我手头上还有其它工作忙不过来”推脱给其他人。
总是躲着有挑战的事,会缺少能力提升所需的压力和锻炼环境,然后就长期停滞在一个低水平上,一个经验用十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做到“能力闭环”,是自己跳一跳够得到的,这样既能给对方确定性,又能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
三、结果闭环:对结果负责
反馈上主动可以做到“沟通闭环”能力上匹配可以做到“能力闭环”,但如果你对结果采用不负责的态度,则以上两种闭环也就没有意义了。
在实际工作中,有人接到任务,遵循的是“做完”原则,只要按要求完成任务就行,而有的人接到任务,遵循的是“做好”原则,TA会尽己所能做到最好,远超别人的预期。
所以每一位质量经理都应该抱着对结果负责的态度,做到自己的最大极限。
四、结语
真正的高手是加速度开挂的,你会发现他越来越强,时间越久你就越难追上他;
而普通人保持原样的力量也是越来越大的,年纪越大想要改变一个人就越难。就像有人说的,想要改变一个30岁以上的人都难如登天。
真正的高手都是在训练自己的正向闭环,让自己的行为系统越来越优化,抵御负面行为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强。所有高手对正向闭环的追求,其实都是在追求一种持续的正向努力,既是一种掌握规律的表现,也能够让你的眼光变的更长远,工作起来不浪费精力,你也会不容易浮躁。
来源:管理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