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网友在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公众留言系统咨询关于“团体标准级别区分”的问题,市场监管总局给予了答复。
01
团体标准级别区分
问:团体标准是否根据发布单位的级别有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的级别区分?
答:《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第三条,团体标准是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标准。根据登记部门的不同,社会团体主要分为全国性社会团体和地方性社会团体。团体标准没有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别的区分。
02
团体标准的发布主体
团体标准的发布主体
团体标准是由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如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的标准。这些社会团体通常是民间组织,不属于政府的管理机构系列,而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它们可以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等规定成立,并在民政部登记。
发布机构的等级划分
关于发布机构是否有等级之分的问题,根据《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团体标准的制定主体是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2024年8月14日,为引导团体标准组织(制定团体标准的社会团体)制定原创性、高质量标准,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团体标准组织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团体标准组织需依据《指标体系》开展综合绩效评价,评价结果满分100分。为便于分类分级管理,评价结果95分以上为三星级,85分以上为二星级,70分以上为一星级。
发布机构的影响力
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团体标准组织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国标委发〔2024〕34号),依据《指标体系》开展团体标准组织综合绩效评价,评价结果满分100分。为便于分类分级管理,评价结果可分为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由此可见,团体标准组织逐步规范化、标准化、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促进了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
检验检测的重要性
根据《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第九条:制定团体标准应当遵循开放、透明、公平的原则,吸纳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消费者、教育科研机构、检测及认证机构、政府部门等相关方代表参与,充分反映各方的共同需求。支持消费者和中小企业代表参与团体标准制定。
消费者和中小企业代表参与标准制定,检验检测为他们提供了客观的质量评估手段,增强了他们在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确保团体标准更具公正性和全面性。检验检测机构不仅能使标准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还能增强消费者信心,提升中小企业地位和竞争力,促进不同主体间交流合作,推动行业协同发展。
近年来,我国团体标准发展迅猛,截至2024年07月31日,共有9090家社会团体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注册,相关社会团体在平台共计公布86532项团体标准。随着团体标准的不断被重视,发布团体标准的社会团体的规范化、标准化也在不断进一步细化和提升。所以选择一家专业且规范的团体标准组织是相当重要的。
转自:智合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