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团体标准由来,团体标准及企业标准区别...
×

团体标准由来,团体标准及企业标准区别

2025-02-27 16:33阅读数:228


 2025年02月27日 10:37 上海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原来的标准管理模式逐渐适应不了新的发展需求。过去中国标准化工作主要以前苏联模式为主,为国家强制行政行为。改革开放后,标准化也提上日程。随着企业经济活力增强,原标准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发展需求。1988年颁布的《标准化法》,打破政府独家包揽格局,因此有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种标准。

     但政府主导制定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定周期长,侧重于保基本、保安全。随着市场发展迅速,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不断出现,很多专业领域都还没有相关标准可以使用。2015年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新的标准化改革措施,鼓励专业的学会、协会、商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制定发布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暨团体标准,并选择了部分领域开展了试点,因此推动了团体标准的发展。

    团体标准的由来其实主要是借鉴发达国家标准化经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而来,发达国家标准化工作多以团体为主导,如ASTM、API标准等。国外几乎所有的标准都是由社会团体统一制定,企业专业技术总工参与,技术质量要求非常高,在需要定义为国家标准时,由国家认可的标准组织再加以认定。因此这种成熟的模式为我国发展团体标准提供了参考借鉴。

团体标准

制定主体:

   团体标准由社会团体按照确立的标准制定程序制定并发布,由社会自愿采用,制定周期短,主要用于提供竞争力,更好满足市场现实发展需求,弥补随着市场发展而产生的标准空缺。

制定主体与方式:

   团体标准由行业协会作为归口单位,联合多家企业制定,其制定和发布无需向行政管理部门报批或备案,一般由协会进行审核发布申请 。

适用范围:

    团体标准更注重解决行业或特定群体的问题,适用于由产业协会等团体组织,面向特定产业、服务或产品领域 。

行业认可度与权威性:

    团体标准制定和审定过程高度透明,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企业甚至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并且不能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发布机构要具有行业认可度和权威性 。

制定周期:

    团体标准制定周期12个月。

灵活性与针对性:

    团体标准灵活性相对较高,没有太多限制性规定,主要为了填补市场空缺,起引导和监督作用 。

企业标准

制定主体:

   企业标准更加贴近企业的实际情况、需求和问题,更符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

适用范围:

   企业标准由企业自己制定,主要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发布 。

制定周期:

   企业标准制定周期短,一般6个月左右就能完成,若时间紧张还可适当压缩 。

灵活性与针对性:

   企业标准主要贴近企业的实际情况、需求和问题,更符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企业标准权威性则取决于企业的实际效果和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企业标准偏向于解决企业自身行业的问题,适用于单一企业或企业集团,比如:中国船舶集团、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等 。


转自: 科瑞威标准 科瑞威标准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