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浙江制造”首批外文标准正式出炉!10项标准全部出...
×

“浙江制造”首批外文标准正式出炉!10项标准全部出自永康

2019-10-15 11:18阅读数:5739

 

前两天,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联合省标准化院,经过前期征集筛选和专业外文翻译,正式公布了首批10项“浙江制造”外文标准。值得一提的是,该10项“浙江制造”外文标准,全部出自永康企业。永康质量标准建设,当之无愧成为“品字标”国际化进程的先锋军。

据悉,该10项标准主要涉及电动工具和日用小家电领域,且对应产品均以“一带一路”国家为主要出口国。“浙江制造”翻译成外文并通行“一带一路”,意味着“浙江制造”标准进一步向国际化迈进。

43.jpg

6家企业10项标准 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10项“浙江制造”外文标准均出自永康,这对永康来说是意外之喜。

在5月中旬,省标准化院组织召开的“浙江制造”外文标准专家论证会上,现场专家没有一位来自永康,完全从“浙江制造”标准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角度出发,研讨论证筛选10项具有代表性的“浙江制造”标准进行首批外文翻译工作。

浙江省品牌建设联合会秘书长曹伟说,“浙江制造”目前在“一带一路”国家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和认可度,把“浙江制造”标准翻译成外文,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加快“浙江制造”标准国际化的进程,提升“品字标”的国际影响力,助力获得“品字标”的企业更好地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因此,首批翻译成外文的“浙江制造”标准经过专家学者的层层筛选研讨,历经数月才最终确定,目的就是要选出品质足够好、标准足够高,足以能够代表我省先进制造水平,能跻身国际标准竞争之列的“浙江制造”标准。“直到最后确定了10项标准的名称,我们才发现竟然全部出自来自永康的企业。”曹伟说。

此次10项“浙江制造”外文标准主要涉及电动工具和日用小家电领域,涉及正阳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中国超人集团、浙江中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东立电器有限公司、浙江闵立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浙江安德电器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对应产品均以“一带一路”国家为主要出口国。

“有幸被选为首批翻译成外文的‘浙江制造’标准,这是对我们公司制造质量的认可,也将为我们开拓国际市场添加一大助力。”此次正阳公司被翻译成外文的共有两个标准,分别是《电动角向磨光机》和《电木铣》,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胡万里说。

正阳公司是永康市最早尝到“浙江制造”标准甜头的企业之一。举着“品字标浙江制造”的金字招牌,正阳公司的电动工具品质得到了越来越多“一带一路”国家市场的认可,国际品牌力不断增强,区域外贸出口持续增长。胡万里说,“一带一路”国家是正阳公司的重要外贸出口对象,外文版“浙江制造”标准的出现,将增强这些国家客户、消费者对“浙江制造”标准的认知度,从而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品质认可,从长远来讲,是企业高品质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筹码,无疑将大大增加国际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

永康标准建设 走在全省前列

在外人看来,首批外文版“浙江制造”标准全部出自永康是意外。但在永康质量标准建设工作一线深耕多年的市市场监管局质标科负责人吕慧玲看来,这也在情理之中。

“当前,永康的质量标准建设,尤其是‘浙江制造’标准培育工作,已经走在了全省前列,树立了永康样板。”吕慧玲说,“浙江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是高品质、高水准本土制造的代名词。自2014年列入全省首批“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县以来,永康立足自身产业优势,积极参与“浙江制造”标准制订,创新“五集中”培育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目前,永康市已建立70多家重点培育企业和101项重点培育产品库。全市累计主导和参与“浙江制造”标准73个,主导颁布“浙江制造”标准52项。30多家企业获“品字标”认证证书48张,“浙江制造一带一路”国际认证证书20张,“品字标丽水山耕”证书2张。无论是标准立项数,还是认证证书获得数,我市“浙江制造”标准各方面数据都高居金华首位,在全省县市区中也位居前列。

历年来,永康市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

◆全市共有313家企业次主导或参与2项国际标准、82项国家标准、102项行业标准(其中国际标准参与制修订2项;

◆国家标准主导制修订9个、参与制修订73个;

◆行业标准主导制修订17个、参与修订85个)、3项地方标准、12项协会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不仅是标准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永康质量”也是全国的一面旗帜,2016年成为首个获得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县级市,2018年获得全省首个年度“质量魅力城市”。无论是质量强市建设,还是品牌培育打造,亦或是标准化建设,各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可谓是百花齐放。仅2018年,永康市在中国计量大学完成脱产培育质量管理、标准化专业人才就有各100名;新增省政府质量奖贡献奖1家(实现省质量奖零的突破)、金华市提名奖2家、永康市质量奖3家;获省、市QC活动奖项4项;省级中小学质量教育基地和先进质量管理孵化基地各1家。

多措并举聚势发力 打造“品字标”建设新高地

作为一个资源禀赋并不算强的县级市,永康质量标准建设的成绩可谓来之不易。经历过浪潮经济的后遗症,永康人越发明白质量建设的意义。从全国首个质量强市示范市,到全国年度质量魅力城市,永康历届市委市政府和质标建设工作者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近年来,永康市通过积极发挥“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县先行先试的优势,率先在全省开展“浙江制造”集中培育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永康市“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永康市集中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试点实施方案》,对企业主导制定“浙江制造”标准给予20万元奖励,对通过“浙江制造”认证的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奖励额度均为全省县级市中最高。同时,永康市财政新增1000万专项资金,用于推进“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针对“品字标”建设,永康市出台《永康市全面推进“品字标浙江制造”集中培育试点实施方案》,创新提出“集中宣贯、集中培训、集中制标、集中提升、集中认证”的“五集中”培育模式,围绕电动工具、门、杯、家电厨具、休闲器具等传统优势产业,结合新材料、技术装备等新兴产业,分行业、选重点、有层次的全面推开集中培育工作。

44.jpg

政府有形的手拨动了“琴弦”,唤醒了企业的品牌意识。在品字标建设过程中,永康市诞生了一批好企业好产品,更为可喜的是涌现出了一批好协会。

永康市电动工具行业协会在打造“品字标”过程中,展现出了开放包容、团结协作的精神,龙头企业身先士卒、乐于分享、甘于奉献;各企业在研制标准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携手并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据了解,电动工具行业共制定了“浙江制造”标准主导21个(全市52个),占全市的40%;取得了“浙江制造”认证证书19张(全市48张),占全市的39%。

接下来,永康市将继续完善“集中宣贯、集中培训、集中制标、集中提升、集中认证”等“五集中”为特色的“浙江制造”品牌培育新模式,不断壮大“浙江制造”重点培育队伍,深耕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引导企业全面开展产品对标达标工作,深入破解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制约瓶颈,力争把永康市打造成为全省“品字标浙江制造”新高地。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