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技术发展 >> 湖州深化政产学研合作 加速科技成果转换...
×

湖州深化政产学研合作 加速科技成果转换

2019-11-07 11:47阅读数:3270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隆重召开。这是党中央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大会。就在这一年,湖州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史上竖起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那就是产学研合作的“德清模式”。
    2010年以来,湖州市政产学研合作再起航、再创新、再跨越,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德清模式”逐步上升至“湖州模式”。至今,湖州市通过连续举办9届政产学研合作大会,架起政产学研交流与合作桥梁,有力支撑了湖州高质量赶超发展。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如何打通阻碍创新发展的堵点?从2010年起,湖州市就把政产学研合作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具体举措,逐渐形成了政产学研合作的“湖州品牌”。
    2010年以来,通过连续举办9届政产学研合作大会,架起政产学研交流与合作桥梁。全市2300余家企业与近400家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
    在此期间,政产学研合作由单向需求到双向交流、由政府主推到市场化运作、由单一渠道到多领域发展,成为了有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引擎”。这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湖州市与中科院的政产学研合作。
    近年来,湖州市紧紧围绕重点特色优势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积极整合院市双方资源,通过共建平台、研发合作、成果转化、人才交流等各种方式,开展了深层次、多形式的政产学研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中科院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有效助推湖州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据了解,目前入驻南太湖科创中心的中科院产业化创新中心累计已达到13家,并新建4个专业技术平台,累计33个。2018年,13家中科院在湖产业化创新中心获得或申请发明专利16件;为企业人员培育3340余人次;与企业新建联合实验室8个,累计30个;为全市233家企业开展检验检测、技术咨询等服务1950余次,累计服务湖州企业480余家;通过技术委托开发、技术转让、共同入股等形式共向企业转移转化(包括委托研发)项目25项,全年已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5018.29万元、利税超过571万元。此外,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湖州先进材料中心的长三角首个碳化硅晶体产业化基地项目已实现4英寸晶圆小批量加工,同时通过优化晶体面型,晶体完整性和结晶质量不断提高,6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技术进展良好,该项目的实施对于湖州乃至浙江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依托湖州工业生物技术中心生物医药平台和技术成立的浙江华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能量补充剂及其他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项目总投资达5.2亿元,已在湖州开发区内购买土地54亩并实现项目落地产业化。湖州工业生物中心孵化的湖州颐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医药中间体项目顺利产业化;依托湖州营养中心成立了浙江中科中创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州恒睿营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湖州生物资源中心的孵化公司湖州金钟铠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酵素茶项目实现量产。
    据统计,仅2018年中国科学院与湖州市院地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合作项目有81项,其中产业化项目58项,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16.09亿元、利税1.84亿元。
    随着政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加深,促进了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的深度融合,带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湖州市探索出了一条面向传统模式产业集群实施协同创新的新路子。
    在浙江东宇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办公室内,企业研发负责人李小强正在进行仪表测试。今年,东宇电气推出的产学研合作产品物联网智能仪表正式下线生产,为了确保每台仪表在出厂前准确无误,李小强需要对产品逐一进行测试。
    东宇电气是一家专业生产配电柜的企业,面对市场竞争压力,企业在2017年着手与同济大学进行产学研合作,其“基于云端的电力设备状态监测诊断系统”项目目前已由研发阶段进入产品下线阶段,小小的仪表可以远程监控电力设备,打破了行业内电气产品无法实时监控的局面。“现在是物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李小强如是说。高精尖产品的推出,受到不少客户的青睐。今年前三季度,东宇电气的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50%。
    这仅仅是湖州市借力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和科研实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
    为多角度推动湖州市与高校院所深入开展政产学研合作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工作,近年来,湖州市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三维一体的工作模式,引进共建科技创新载体。仅2018年,湖州市就引进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哈尔滨工程大学、南非科学与工业研究院等国内外大院名校和企业合作共建中科院过程工程所湖州产业创新中心、湖州市智能游艇研究院、南非科技创新研究院(浙江吴兴)等26家科技创新载体,主要涉及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据统计,26家科技创新载体累计引进科技人才159人,其中具高级职称者(含博士)47人,从国(境)外引进具高级职称者(含博士)11人;累计获授权专利81件,其中发明专利13件;开发新产品43个,转移转化技术成果项目18项。引进大院名校合作共建创新载体为湖州市引进科技拔尖人才和培养本地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与此同时,湖州市还积极培育建设省市两级重点实验室。在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上,湖州师范学院组建的“浙江省媒介生物学与病原控制重点实验室”和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的“浙江省智能物流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2019年度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家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有专职研发人员83人,其中具正高级职称者25人、博士47人,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151人才等专家学者18人。实验室的建设为湖州市食品安全、环保节能、装备制造等领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推动湖州市基础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加速推动技术成果交易转化,湖州大力培育专业化科技中介机构。重点培育德清浙科企业技术转化服务有限公司、观道中药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浙江安吉追梦投资有限公司等52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服务范围涵盖技术开发、技术集成与转化、技术转移与扩散、技术投融资、技术咨询与服务、网络及信息服务、技术评估、企业孵化和培训等。目前已有总人数969人,其中技术经纪人74人。
    大批创新载体在太湖南岸孕育,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湖州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通过成果竞价(拍卖)、技术转让、委托研发、联合攻关、引进消化再创新等多种形式,仅2018年,湖州市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2项,新增产值28.67亿元,新增利税5.24亿元。
    深化产学研合作,既要请进来,也要走出去。
    近年来,湖州市进一步创新思路,更加广泛和深入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外科技宣传,重点引进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充分运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提升湖州科研水平。
    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深度取得新突破。湖州市大力推进与国际科研组织、企业、高校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更多国(境)外研发机构、国外科技成果落户、落地湖州。2018年,湖州市成功举办了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大会就共享数字经济、实现永续发展、建设智慧社会、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议题形成了诸多共识,达成并发布了《莫干山宣言:同绘空间蓝图,共建美好世界》,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地理信息经济成了湖州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地信大会的成功举办也为湖州市区域国际化与产业高端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湖州市还组织邀请了乌克兰敖德萨国立理工大学的专家教授团来湖州市交流考察,考察团走访了5个区县的20余家企业,并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需求和难题,乌克兰专家湖州行活动,为推动乌克兰传统重工业与湖州市企业对接、提升湖州市企业装备制造能力搭建了平台。
    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渠道取得新突破。2018年,湖州市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了国际科技合作创新载体对接服务活动、2018中韩科技创新技术合作洽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2018国际高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土库曼斯坦科学创新论坛、第十四届中澳科技论坛、第三届中英创新与发展论坛、2018浙奥科技创新合作对接活动等多场国际合作对接洽谈活动,为湖州企业提供了多渠道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通过“走出去”,进一步拓宽了湖州市国际科技合作渠道,为今后湖州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实施取得新突破。“中俄新材料与增材技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正式获批2018年度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该基地是英纳威(浙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联合共建的国际化高规格技术研发创新平台。经过不到两年的培育建设,目前已引进院士2人、博士5人、硕士11人,包括多名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专家及教授,其中长期在湖工作的俄罗斯籍科研人员有13人。

(新闻来源:湖州日报)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