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盐,越来越多的“隐形冠军”企业开始“出圈”。“在自己所处的细分领域拥有绝对话语权,‘冠军’引领海盐经济动能转换,点亮工业未来。”海盐县委书记王碎社说,自2016年起,海盐连续5年有企业获评省级“隐形冠军”,总数居全省县(市、区)第二。在“冠军”的带领下,海盐崛起不少特色产业,集成吊顶国内市场占有率超50%、紧固件占全国出口总额的近十分之一。
“苗子”入库,精心培育。海盐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为入库企业量身定制电子诊断书。根据企业类别、经济效益、创新能力等设置6项一级指标和24项二级指标,逐项打分,找准企业薄弱点,据此提供针对性指导。“经诊断,自动化程度不高是导致企业效益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浙江华帅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殷根华说,为此,企业加快“机器换人”步伐,自动化设备投入增长十余倍,利润年均增长超10%。
扶上马,还要送一程。海盐加大“隐形冠军”企业引育扶持力度,在全省率先推出“小巨人贷”,为企业提供最高3000万元纯信用贷款或最高1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我们正申请1000万元贷款,打算再新建5亩厂房。”浙江德尔福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星说,“小巨人贷”解了企业燃眉之急。此外,对获评省级“隐形冠军”的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补助,年终绩效评价提档,在要素保障上给予倾斜。去年,海盐向5家“隐形冠军”企业和31家培育企业共兑现近3600万元扶持资金。
外借“大脑”,勤练内功。海盐以产学研为突破口,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已建成省级企业研发中心57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9家。浙江欣兴工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红飞说,公司正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合作研究用于核领域的深孔钻表面涂层处理技术,力争实现该技术国产化。近几年,企业产值年均增长13%,产品被用于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一系列重大工程。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