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研究...
×

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研究

2022-02-16 16:07阅读数:1326

我国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开创了管理体系认证的新领域,也是极具创新价值的探索与实践,奠定了我国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的发展基石。它不仅为中国企业和市场创新主体提供了一套知识产权管理的通用标准体系,也改写了一代知识产权人的职业发展轨迹,更是我国打破国际间贸易和技术壁垒,促进国际市场竞合的战略布局。一、国家标准的前瞻性目前已推行的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既考虑了我国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的实际情况,也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的知识产权管理要求。如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中融人了知识产权即为组织战略性资产的先进理念,提出了建设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目标是通过促进创新,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并强调从战略层面科学管理和运营知识产权,有效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和组织经营效益。组织通过建立科学、系统、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实现降低知识产权风险,强化高质量知识产权,提升组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目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为我国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工作提供了基础依据,打开了全国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工作格局。近年来,全国各地方、行业协会和联盟、团体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的制定与推行工作,均不同程度地借鉴和参考了这一国家标准的经验。《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则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设置了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部门一体化,在科研立项、项目实施、验收及成果转化推广的全过程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科研创新的引导、激励、保障和服务作用,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和效益,并通过知识产权价值分析评估等建立分级管理机制,确立知识产权收益分配和激励方案,基于技术成果转移体系提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要求,实现知识产权资产的保值、增值。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以国家标准为工作依据,强调和明确了知识产权战略统筹、知识产权系统管理、知识产权风险防控,以及知识产权资产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同时,有了知识产权国家准推行与实践经验的积累,也为中国积极参与制和推行相关国际标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国际标准的创新性国际标准ISO56005:2020《创新管理-知识权管理指南》是由我国提出并主导的首个知识产管理国际标准。该国际标准提案于2017年2月获稠际标准化组织创新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 One 279)批准立项,2020年11月正式发布实施。该项目际标准的出台标志着:基于创新管理全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化工作正式启动。这是中国参与知识产权领域国际标准制定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将知识产权管理理念纳人现代创新管理国际标准体系的新突破。2015年9月,中方专家在爱尔兰召开的ISO/TC 279第三次年会上, 首次提出研究制定该项国际标准的建议及构想,获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认同。2016年9月, ISO/TC 279第四次年会上, 中方专家再次提出设立该国际标准新项目提案建议,同年11月,《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国际标准立项投票工作正式启动。经32个成员国多次研究和讨论, 2017年, 该项国际标准提案终于通过了ISO国际标准立项,并于三年后完成制定并发布实施。《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基于我国推行知识产权标准化工作经验,由全国知识管理标准技术委员会(SAC/TC 554) 组织国内创新管理和知识产权领域权威专家共同研究提出的。该项国际标准充分提炼和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推行知识产权标准化工作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标准阐述了知识产权与创新的关系,知识产权战略和管理对创新管理的促进作用。因知识产权和创新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知识产权战略取决于组织内外部环境以及组织创新管理的成熟度,宜成为与组织商业和创新战略相一致的组成部分。该国际标准还明确了:以知识产权战略为中心,知识产权的规划如何为创新提供技术路线图、知识产权创造和获取如何管理和保护创新成果,通过知识产权的组合增加竞争优势,知识产权的运用来实现价值,以及管理知识产权的风险来防控组织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三、标准化发展新动态2013版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正在改版,2020年新出台的《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国际标准已在采标转标为国家标准并进入试点实施。我国的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发展之路、仍在路上。(源自《中国标准化》之论文《中国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创新发展之路》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