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技术发展 >> 长兴: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

长兴:奏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2022-05-23 10:11阅读数:1082

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如何做大做好“蛋糕”?核心要义就是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长兴秉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实体是第一任务”这一导向,始终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坚定不移抓实体、强实业,有力促进了县域实体经济的高质量赶超发展。2021年,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1.4亿元、财政总收入146.9亿元,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投资潜力百强县、创新百强县、绿色发展百强县、营商环境百强县排名分别晋升至第30位、第8位、第12位、第28位、第9位。

勇立潮头敢为先。作为浙江“北大门”,长兴正锚定“市保第一、省走前列、全国一流”的高杆追求,聚力高质量赶超,奋力现代化先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为开创“富美长兴”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坚定转型发展

旧貌换成新颜

近日,位于夹浦镇丁新小微园的长兴瑞源纺织有限公司,厂房外,叉车、运输机来来往往,车间内,新款智能喷水织机全速运转。

该公司副总经理臧聪介绍,每台织机都安装了智能集成模块,能将生产数据实时上传至云平台,只要打开电脑或者手机,就能看到每台织机的生产效率和运行情况。“既方便了工人的操作,也有利于质量监管,工作效率比安装前提升10%以上。”臧聪说。

夹浦镇是传统纺织大镇,拥有家庭散户喷水织机4万余台,虽然致富了一方百姓,但“低散乱污”等问题也不断凸显。2019年,长兴启动夹浦地区纺织业转型升级行动,通过“淘汰落后、集聚入园、织机上楼、企业上云”等举措,不断推进纺织行业绿色智能化发展。

目前,夹浦镇已集聚入园散户织机3万余台,其中大部分已实现“上云”,既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保住了群众的“金饭碗”。去年,该镇纺织行业总产值达75亿元,亩均效益提升10%,农民年均收入水平全县第一。

唯有“凤凰涅槃”,才能“浴火重生”。自2015年成为我省唯一的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以来,长兴连续多年聚力传统行业改造提升,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发展特性,坚持“一业一案”“一企一策”,引导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

通过整治,越来越多的细分行业逐渐摆脱“低散乱”格局,产业层次和发展质量显著提升。特别是蓄电池行业,通过“关、停、并、转”,企业从175家减少到16家,产值却增长11.7倍,通过建链补链,以蓄电池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如今已经发展成千亿级的战略产业集群。

“一年接着一年改,一行接着一行转。”截至目前,长兴县已完成蓄电池、纺织、耐火、粉体、建材等15个传统行业的整治提升。2021年,该县现代纺织和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两大主要传统产业产值603.7亿元,比上年增长8.4%。

值得一提的是,为有效破解资源要素利用率低等难题,眼下,长兴正以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工作为重点,深入开展工业全域治理,通过腾退大地块、建设大平台、招引大项目、培育大产业等举措,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该县已累计关停腾退工业低效企业797家,腾出土地超1.3万亩,近3年工业供地总量居全省前列,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从2017年的13.1万元提升至2021年的33.4万元。

护好“绿水青山”

换来“金山银山”

南太湖畔,长兴图影湿地清波荡漾,白鹭翩飞,各具风情的太湖渔耕景观点缀其间,引来游客驻足观赏。

改革开放初期,长兴粗放的发展模式曾给这片太湖流域的重要生态涵养区造成了严重破坏。为此,该县积极对南太湖滨湖区域、图影湿地系统和陈湾废弃矿坑实施生态环境修复治理,重塑了“山图水影”的秀美环境。

环境美了,老百姓有了获得感,投资者也看到了商机。湿地旁,总投资251亿元的太湖龙之梦乐园拔地而起。

重大项目的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村强民富。随着龙之梦的试运营,太湖图影周边的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也活了起来。截至目前,借助龙之梦项目的溢出效应,太湖图影已累计解决村民就业800余人,2021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289万元。当地老百姓纷纷感叹:“图影引来了龙之梦,矿坑变成了聚宝盆。”

图影湿地的美丽故事只是长兴实现绿色崛起的缩影之一。由于历史原因,长兴工业经济一度过多依赖传统制造业,铅蓄电池、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织等传统行业占比近六成,产业层次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等问题日益突出。北边织机污水、南边石矿粉尘、西边铅酸排放、东边农业面源污染的“全域污染”,成了长兴人心中的痛。

这些年来,长兴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工业强县与生态立县并举,在生态守护中不断调优发展方式,探索绿色发展之路。今年一季度,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长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16%、32%。

为将高颜值的生态环境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显著优势,长兴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推动绿色发展之路行稳致远。据悉,该县专门出台工业平台边界划分实施意见,将全县99.37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块重新划定边界,土地、能耗等资源要素和政府扶持政策优先向开发区等平台倾斜。

优化资源要素配置的同时,创新转化路径,用好风景孕育新经济。五月的水口顾渚“画溪谷”,草木繁茂,花团锦簇。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规划的首批“创谷”之一,这里集重要战略地理区位、优质山水景观风貌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于一体,眼下正以“科创+文创”为主题,打造科研创新和人才招引的新高地。

有了绿色发展的底气,长兴不断引来重大项目。近年来,该县先后引进了太湖龙之梦乐园、吉利乘用车、爱康太阳能等一批百亿级项目,每年新引进、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均在100个以上,为该县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从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到如今的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县,长兴用自己的实践证明,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完全可以“鱼和熊掌兼得”。

发力数字经济

再添发展动能

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外部的“时”和“势”都在变化,转型升级的路径也需要不断迭代升级。近两年来,长兴积极顺应数字化改革浪潮,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特别是通过“企业上云、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全力做好产业数字化文章,也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为加快打造世界级动力电池先进制造业基地,长兴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创新开发电池统一赋码等系列举措,破解电池生产效率与行业附加值不高、全周期运维与回收体系不健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不足等难点、痛点、堵点。

目前,动力电池行业产业大脑已上线运行,通过相关场景应用,服务全产业链企业2万余家,动力电池研发周期缩短50%、回收率提高30%以上,天能、超威这些企业的效益也得到大幅提升。

数字赋能带来的巨大变革,远不止此。在位于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吉利长兴生产基地,每两分钟就能下线一台智能汽车。从超高速换模、冲压,到全自动机器人焊接、喷涂,再到整车精准装配,每时每刻都有几万条数据指令在上千个5G设备间传输、执行。

作为浙江省“未来工厂”项目,该基地依托“5G+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智能化、工艺自动化、过程精益化和生产柔性化。去年6月投产以来,万元产值成本降低10%,人均生产效率提高25%,能耗降低25%,产品研发周期缩短20%。

“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的打造,有效助推吉利长兴生产基地快速释放产能。”吉利长兴基地IT运营部部长杨栋介绍,今年一季度基地产量已突破3.1万台,接下来,全新研发的轿跑也即将上市,为长兴“造车梦”注入强有力的“燃油添加剂”。

从造电池到造汽车,这座身处长三角腹地的工业小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正欲智造一个新长兴。

据悉,该县依托新型电池产业优势,瞄准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紧抓龙头项目,全力延链补链,不断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加快打造县域标志性产业链。如今已初步形成了涵盖上游原材料及关键零部件、中游整车制造、下游汽车后市场服务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今年一季度,该县智能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57.7%。

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共同富裕夯基垒台。据该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未来的5年里,长兴将继续锐意进取、实干争先,努力实现“1+4+2”制造业现代产业体系更加优化,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农业现代化水平继续走在前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跻身全省县域10强,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5万元,加快呈现“五富五美”的美好图景。

(来源:浙江日报)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