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化组织间合作将更加紧密数字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标准走向国际化的步伐,当前国际标准趋同的趋势越来越快,联合制定标准成为大势所趋。世界标准合作框架(WSC)旨在加强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合作,并筹建相对应的标准化方案协调小组,以便协调融合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4]。当前全球面临着复杂严峻的挑战及新冠疫情的冲击,IEC主席倡议ISO、IEC、ITU要加强与WHO等组织合作,加快国际标准制定。ISO和IEC秘书长表示要加强跨行业跨领域的标准化合作。二、数字技术和传统产业深度结合的相关标准将大量出现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国际标准化组织、发达国家等纷纷提出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划,同时,大部分标准化战略中提出要对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标准的研制,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我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也明确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开展标准化研究。三、标准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将不断加深为适应全球数字化发展,标准数字化转型成为数字时代的基本需求。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及组织都将标准数字化转型发展纳入其战略中。IEC成立数字化转型战略小组,并确立了数字化转型愿景以及数字化转型的五项基本原则。ISO出台数字化战略,明确其数字化战略目标,同时成立机器可读标准战略顾问组,推进SMART标准。欧洲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计划》,对“标准在线协作编写”平台开展试点。英国开发新型标准形式BSI Flex。我国标准数字化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国外存有差距,需加强对标准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加强国际交流,深度参与国际活动。四、更加注重标准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前全球范围内,从事标准化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短缺,相关人才不仅需要精深的专业能力,还要有洞悉产业发展趋势的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国际标准化组织、发达国家都在加强对标准化人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ISO设标准化人员能力建设专项工作组以推进标准化人培养,美国、英国、日本等制定了体系化、多样性、模块化的标准化人员培养课程。建议我国可以与发达国家开展标准化教育合作,实施标准化国际合作培训项目,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体制做法,以更好地培养我国标准化人才队伍。五、推进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协同发展标准与专利的紧密结合已成为国际标准的必然发展。当前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背景下,各国更加重视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协同发展。ISO、IEC、ITU共同制定有关通用专利政策文件,为标准制定机构提供指导[5]。2021年以来多个数字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积极推动标准必要专利的许可政策变革,并加强标准必要专利的司法保护规则制定[6]。未来,企业需要更加重视标准制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以标准促进技术的快速传播和应用,以知识产权保障技术创新的价值。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政治、科技、安全等格局正经历着不断调整。信息通信技术快速迭代,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场景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对ISO、IEC、ITU、CEN、美国等国际、区域、国家发布的标准化战略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提出未来标准化工作可能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开放与合作共生的局面,数字技术的发展与标准的数字化转型都将深刻影响和变革国际标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