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大会召开...
×

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大会召开

2023-02-24 16:14阅读数:1463

2月20日,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51)换届大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大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标准化战略重要论述精神和《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部署要求,提高政治站位,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总结了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工作的有益经验,明确了新一届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重点工作,努力以科学有效的标准为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做出更大贡献。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徐长兴,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原国务院参事闪淳昌,应急管理部政法司二级巡视员陈少云,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汤万金出席会议。来自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海南省市场监管局、海南省应急管理厅和新一届技术委员会委员在内的60余名委员专家出席会议。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服务业处副处长屈昊宣读了关于第三届标委会成立及组成方案的批复。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徐长兴为第三届标委会的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颁发证书,并同主任委员及副主任委员为各位委员颁发证书。第三届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秦挺鑫就第二届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作换届说明,主要介绍了标委会标准化工作进展、国际标准化活动参与、第三届技术委员会工作展望、以及高质量推进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等。

会议开幕式上,海南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胡文举首先致辞。他表示,本次换届会议汇聚了我国公共安全及标准化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和领军企业代表,共同交流工作成果,制订发展规划,此举必将为公共安全标准化工作思路激发新火花、搭建新桥梁,推动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以及其他机构积极参与公共安全标准化工作,助力公共安全标准化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更好服务国家应急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原国务院参事闪淳昌表示,本次会议作为第三届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大会,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意义重大。多位领导、专家、代表不远千里齐聚海口,这既体现了各有关方面对我们技术委员会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也凸显了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标准化相关方团结协作,有利于提升标准化工作系统性、专业性、协调性,共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提升公共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

他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设专章部署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将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纳入国家安全体系,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在此政策背景下,第二届技术委员会已在应急管理、安全保障、运行建设、安全风险管控、社会化应急等方面对标“安全与发展并重,政府主导与社会化参与相结合,强化事前预防,引导新技术应用”等政策要点,聚焦标准供给,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新一届委员会要在已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宗旨,更好地发挥标准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构建一主多元、互补协同的公共安全主体结构,健全分工合作、协调统一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力求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工作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借势而上,再创新功”。

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汤万金感谢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海南省应急管理厅对会议的指导支持。他指出,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技术委员会的工作范围不断拓展,研究领域不断深化,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方方面面得到的认可程度也越来越高。展望未来,期待新一届技术委员会在主任委员的带领下“好上加好,锦上添花”,以加倍的人员规模结合加倍的奋斗精神,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叠加放大效应,克服种种困难,取得辉煌成就。

应急管理部政策法规司二级巡视员陈少云表示,今年是全面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开局起步之年,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其中在健全完善国家安全体系,提出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深刻彰显了高水平应急管理工作的时代要求,是对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顶层设计给出的明确答案,新一届技术委员会要遵循大安全大应急理念要求,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谋划好工作目标,制定好工作举措,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感谢市场监管总局在加强标准制修订协同中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并表示应急管理标准具有特殊的公共服务属性,构建以强制性标准为主体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体现了以标准化切实履行防风险、保安全的应急管理职责;要围绕国家应急管理中心任务,稳步推进适应大安全大应急要求的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持续提升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会上,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徐长兴表示,《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要求标准化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加快推进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国家应急救援等领域标准建设,抓紧完善国家重大安全风险应急保障标准,构建多部门、多区域、多系统快速联动,统一高效的公共安全标准化协同机制。并对新一届技术委员会提出四点期望:一是充分认清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的挑战和机遇,各行业部门共同做好公共安全的基础标准化工作,建立协调机制,努力做好相关部门和相关技术委员会的统筹协调工作。二是紧扣国家需求创新,推动公共安全基础标准化工作,落实国家法律法规与规划中的要求,推进重点领域公共安全标准研制。三是扎实落地,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国家利益至上”。切实服务于社会、人民群众和国家发展的现实安全问题,努力组织各方资源,出台有效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效率、指导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优化应急资源、提升民众安全素质的国家标准,做到数据准确、问题清楚、切实可行。四是促进公共安全资源的整合,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涵盖广泛,涉及公共安全工作全过程、各环节的标准,服务于多系统、多灾种综合应急的管理方式,协调整合、组织调动各种应急力量和应急资源,形成综合应急能力,建立科学有效的新型应急管理平台。

会上,标委会委员张超博士介绍了对口国际标准化组织安全与韧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 292)的情况,大会审议了新一届标委会的换届材料,并经委员审议表决通过。

标委会主任委员范维澄院士作会议总结。他表示,新一届技术委员会“革故鼎新,数往知来”,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完善了技术委员会和秘书处的相关规定,审议了新的标准体系框架和工作细则,为下一阶段的标准化工作制定了宏伟蓝图,发展前景“欣欣向荣”,未来工作“大有可为”。他建议,新一届委员会应针对国家安全体系方面做出技术标准化的支撑工作,并依托秘书处在技术委员会下成立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组,密切研究新一届委员会与国家安全体系以及其他相近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公共安全标准得到更多行业部门的配合支持,并更好地服务保障大安全大应急。

据悉,全国公共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于2008年,截至日前,成立了1个分技术委员会和11个标准制定工作组,累计发布36项国家标准。第三届委员数量增加至62名,委员的代表性和结构比例更加均衡,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范维澄院士连任第三届标委会主任委员。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