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人工成本急剧攀升,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确保企业持续发展,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技改创新,恰好成为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引擎。
在湖州创亚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炭化生产车间,投资3500万元、年产3000吨高端动力锂离子电池专用负极材料智能生产线自今年3月启用以来运行良好。石墨原料经过装钵、炭化、降温等多道高科技处理,运用到锂离子电池后具备了快充功能,附加值提升40%以上。
作为一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企业,创亚动力主要为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的锂电池生产商供应原材料。近两年,随着电动汽车行业兴起,对锂电池原材料的需求量也出现爆发式增长。为了更好地跟上市场的步伐,技改创新是必须的手段。“我们根据市场的发展做了技术调整,目前上马的新项目是一个全封闭的生产线,实现全部自动化后人员只占到原来工序的三分之一。有了这一技改项目,创亚动力电池产品将实现从有到优的转变,蓄势迈向新的创新高度。”创亚动力负责人刘锐剑说。
在开发区,不少企业在技改创新中尝到了甜头。在传统企业的思念食品后包装车间,一台崭新的1公斤水饺自动包装机正在完成称重、装袋、封口等生产环节。据介绍,一台这样的机器可替代两个班次43个工人的工作量。湖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毋同喜,使用自动化设备之后,效率能提升一倍以上。由于吃到了技改创新的甜头,公司还在洗菜、入库、出库等环节都也进行了相应的技改,不仅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还改善了传统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实施技改扩能,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也是企业适应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更能激发一个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活力。如今,开发区一大批工业企业加速推进技改扩能,不断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1至5月,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89.3亿元,增长30.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高于全市平均10.1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增加值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9.3%,高于全市平均9.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3.2%,高于全市平均6.5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9%,高于全市平均6.2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湖州开发区全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相继出台支持企业上市、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技改扩能等政策,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企业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环境。“我们将继续加强企业技改扩能工作,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的激励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开发区发改经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开发区目前实施的技改项目39个, 1至5月完成投资7.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