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国内外标准化理论研究比较分析...
×

国内外标准化理论研究比较分析

2020-09-15 09:50阅读数:1640

对比国内外标准化理论建设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标准化基础理论建设奋起直追,现在与国外相比并不落后。由于中国的社会管理体制、社会文化和发展轨迹与西方不同,这也是我国的标准化理论一方面与西方标准化界的融合,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特色。

我国的标准化工作者在改革开放之后一直坚持标准化基本原理方面的研究,从标准化的历史根源、标准化的形式、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标准化在哲学意义上的不懈努力逐渐形成了我们有特色的体系,而且由此产生了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标准化教材《标准化概论》和系列标准化著作,为学校里面的教学,以及指导我国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化实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标准化研究的主流把系统论的方法用于标准化的理论研究,坚持综合标准化思想,以及坚持把现代工业模块化技术与标准化思想相结合的做法,形成了我国特色的标准化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而在国外的标准化基础理论研究虽然形成了一些重要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连续性差,成体系的成果略显不足。

2010年5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美国IEEE标准化协会在北京共同举办了标准化教育论坛。从双方学者对于标准化学科建设的辩论显示出,IEEE的专家总体上并不关心标准化的理论建设,他们甚至并不认同标准化是一个学科。虽然IEEE标准化协会也大力推进标准化在大学里的教育,但是他们宁愿采用更实用主义的做法,大力推动大学教授讲授专业技术标准知识及其在相关专业学科的学术应用。美国人的这种观念也导致他们大量标准化的研究论文和成果都集中在ICT产业、网络经济、知识产权、标准化与创新政策等研究,而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却缺乏建树。欧洲标准化界的理论建设成果比较全面,除了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有荷兰Erasm us大学H enk de Vries教授做出的成绩,也有前面提到的标准化经济效益方面成果,以及公共政策、网络经济、知识产权、产业创新方面的成果。欧洲最大的成功是欧洲统一大市场之后欧洲标准与技术法规(欧洲指令)的一体化协调,以及欧洲政府(欧洲委员会)用标准化支持产业创新的政策设计,这都离不开标准化理论界对公共政策和产业创新研究的强力支持。

在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ICT产业的发展,我国的标准化理论研究确实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理论界对于ICT标准化研究、网络经济的发展及网络外部性产生的特殊标准化现象,以及对标准化与产业创新及相关公共政策设计的研究方面还都非常薄弱。

我国的法学界虽然对知识产权与标准化的问题有一定的研究,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深入程度都有距离。我国在标准化与公共管理、产业创新方面的研究还只是零星的,没有形成体系。虽然我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标准化基础理论探索方面出现了生机勃勃的局面,但近些年却显得相对沉闷,很少有标准化理论不同观点的学术争鸣出现。我国的标准化界和国外的标准化界的学术交流还不够深入,H enk deVries的标准化学科思想在他的主要学术著作发表10年之后才进入中国。所以说,无论与美国、欧洲、日本相比,我国的标准化理论研究在全球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新形势下确实还有很大差距。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