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标准化良好行为在企业增效中的运用探究...
×

标准化良好行为在企业增效中的运用探究

2023-11-08 15:45阅读数:130

企业的稳定生产经营离不开内部有效管理的开展,随着近年来企业经营理念的不断提升,标准化良好行为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化管理过程中,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潜在收益,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随着社会的稳步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管理是加快企业发展的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目前企业管理的现状,文章概括了食品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当下的困境,论述了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意义,提出了标准化良好行为实施路径,试图提升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作为食品行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的借鉴。

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标准化体系来支撑。通过推进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的创建,培育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建立企业的标准体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都能够标准化,使企业内部管理更加科学,促进转型升级、引领创新驱动,加快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企业在市场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本文重点分析了食品生产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的意义,并从落实内部监督检查制度、积极开展外部评价、建立评价改进机制的角度论述了推进企业标准化工作持续改进的方法。通过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标准化良好行为的

概念及现状

标准化良好行为是指企业按照GB/T 35778-2017《 企业标准化工作 — 指 南 》、GB/T 15496-2017《 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 15497- 2017《企业标准体系—产品实现》、 GB/T 15498-2017《企业标准体系—基础保障》和 GB/T 19273-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评价与改进》五项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促进企业标准化工作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并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标准化良好行为的创建过程包括成立标准化组织机构,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实施、评价与改进工作,其核心是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是企业战略性决策的结果。企业标准体系的构建是企业顶层设计的内容。

在标准化引领下,企业的标准化意识、标准化能力得到普遍提升。目前,国内大型企业基本建立了企业标准体系,在新材料、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消费品、养老家政等领域,较多企业通过了标准化良好行为 AAAA级或 AAAAA 级评价,在标准创新引领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
     然而,不同行业的标准化基础存在差异,有一部分中小型企业暂未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建设和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升,影响企业良性发展。还有一些企业在技术发展、运用等方面标准化基础还比较薄弱,技术创新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高质量发展要求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标准,标准体系的不健全、标准化的执行不到位以及标准实施应用不充分限制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的提高。



二、创建标准化

良好行为企业的意义

企业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后,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各个方面均有着积极意义。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01

规范生产经营,促进良序发展

企业标准体系包含产品实现标准体系、基础保障标准体系和岗位标准体系。加快标准体系的建设,将标准保护理念贯穿于企业各个环节,促进企业的良序发展。在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情况下,制定企业所需要的一系列企业标准,例如补充完善采购部、技术部、生产部、质量部、营销部等部门的企业标准,制定有关原辅料管理、生产过程管控、产品出厂检验、产品执行标准、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标准要求。企业标准的内容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使标准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有效保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02

提升人员素质,优化人才队伍

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的开展,通过加强对员工的标准化培训,强化员工的标准化行为意识并优化人才队伍构成,使得员工开展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更符合评价的要求。

标准化良好行为体系的建设还能提高员工的各项意识。在生产方面,员工面临安全问题时,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工作过程中规范自身行为,减少工作的安全隐患。在产品质量方面,标准化良好行为的创建能够使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标准,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及效率。

此外,企业标准化体系除了能够使员工规范自己的行为外,还能提高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使企业氛围更加和谐融洽,让员工能够以集体为重,全面改善企业文化,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03

推动企业内部运营增效

外部价值增益

食品企业在生产的推行方面,结合标准化的手段优化生产人员、质检人员等各岗位员工的工作流程。在工艺设置、工艺布局方面,运用标准化的手段充分考虑人流、物流的因素,从而提高产品生产效率与质量,达到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创建的目的。

在原料、包装方面,通过财务成本分析确立原料标准化与成本的关系。在设计与创新的重要性方面,不断提升研制工艺和产品鲜味,满足市场需求,创新永不止步。

例如针对酸笋、酸豆角研制工艺的提升、腐竹花生过氧化值的控制、螺蛳水产品鲜味的提升等,让产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04

扩大影响,提升品牌形象

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标准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通过标准化创建工作,企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标准化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品牌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通过不断优化、完善和创新具有特色的企业品牌,为企业品牌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内涵。企业在标准制定、标准创新上抢占先机,利用标准化建设能够促进企业品牌的创造、运用和保护,增强品牌效应、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企业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三、食品生产企业创建标准化

良好行为企业的措施

01

充分开展宣传培训

做好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对于企业标准化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宣传培训工作,让员工充分地了解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的意义及优势,增强员工的标准化意识,促使后续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和实施能够更加顺利的开展。
     此外要根据标准内容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全员了解、熟悉并掌握标准要求,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让员工在具体工作中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培训在标准体系策划、标准编制、标准实施阶段多次进行培训,采取集中培训、部门培训及全员自学等多种形式进行。通过培训形成学习标准的良好氛围,增强执行标准的自觉性。

02

严格执行标准

标准纳入企业标准体系后都有特定的目标和需要,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严格执行。首先,制定标准体系运行计划,并提供必要的人员、技术、物资和资金准备,在最高管理者的领导下实施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各项标准,并形成实施记录。

其次,企业在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注意各阶段之间的相互衔接,使每个要素分别达到标准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并存档,保证标准实施记录可溯源,并及时反馈至企业标准化职能部门,作为标准实施工作和修订标准的重要依据。最后,适时开展标准复审,使标准的内容能够与时俱进,与企业的发展规划相适应,提高标准适应工作变化的灵活度和时效性。

03

信息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建立需具备现代化的管理特点,并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助力于企业的高效率管理。企业员工于信息设备上输入相关的指令,根据标准性质、标准分类、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发布日期等进行快速检索,可即时获得目标文件。
     通过信息平台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标准信息线上推广和共享, 便于员工及时获取标准,加快标准在企业内普及和应用,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以及标准利用率。当然,标准化管理对数据安全的管理也应该有相关的规定,规定用户的使用权限,保证文献传递过程的准确性与保密性。

04

党建引领发展

企业党支部应该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引领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首先,积极推动党建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探索融合党建的模式,把党建阵地直接建在企业产业链上。其次,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将党建做强做优,促进党建的红色效应持续释放,不断激发其市场活力。
     最后,将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融入企业生产经营,设置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贯穿到生产、经营、管理及服务的各个环节,形成党员发展与人才建设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




四、推进企业标准化工作中

持续改进的方法

01

落实内部监督检查制度

企业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有助于促进标准的落地,减少无效过程及低效过程,提高流程效益,降低内部管理成本。在落实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工作量较为巨大,涉及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因此,需要企业标准化职能部门能够审时度势,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制定标准实施监督检查计划,统一指挥、协调、联合其他各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具体而言检查内容包含:实施标准的资源是否满足标准实施要求;关键点控制措施是否完备;员工掌握标准的熟悉程度;岗位人员作业过程是否符合标准;作业活动产生的结果与标准是否相符等。
     上述工作需企业标准化职能部门不定期或定期至各个执行部门开展检查,结果形成记录或文件,以完成对标准化活动的考核工作,作为改进的依据并进行相应处置。

02

积极开展外部评价

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申请标准化良好行为第三方评价的自愿度,能够客观反映标准化工作的能力水平。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评是对企业标准化工作、企业标准体系以及体系运行的效果是否符合 GB/T 35778-2017《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等五项系列国家标准而实施的第三方评价活动,全流程包括申请等级审核、企业材料初审、社会评价、非现场评价、现场评价以及复核、公示、颁证阶段。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多元参与、自评为主、他评佐证”的评价机制,与《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提出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相契合,充分体现标准化改革创新,彰显客观公正。

03

建立评价改进机制

企业应当综合内部检查和外部评价的反馈结果,统筹分析,找出企业标准化运行中整体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施情况建立评价改进机制。运用 PDCA 管理模式,持续开展改进工作,对改进过程的有效性进行跟踪评价。

其内容包括:改进并提升标准化活动的战略与策略;调整标准体系结构,完善标准内容;提升标准化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调整人员结构,加强人员技能;改进设备设施与原材料状况,配备满足新工艺、新技术的设备设施及原材料。通过持续改进,使标准体系更加科学、协调、统一,更好地指导生产和经营等活动。同时,建立评价改进机制能够促进标准实施各部门间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创造一个良性的闭环循环系统。




五、结语

坚持标准化良好行为工作的开展,并能够在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予以改进,将为企业的发展带来许多潜在的收益。
     同时,创建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的过程离不开正确制度的制定,也离不开监督改进工作的有效开展,两者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协作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落实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工作,企业需要进一步规范标准化管理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加强实施和监督,不断提升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使企业在市场中更加具有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THE END-

素材来源 | 高质通、柳州市标准技术和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