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地方标准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

地方标准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2023-12-25 09:54阅读数:162

根据标准经济学相关理论,地方标准化主要通过技术渠道和市场渠道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是加快技术传播、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并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一、技术渠道。一方面,标准化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从长远来看,标准制定是一种促进知识共享的机制,正如布林德所指出的,标准化文件经常被当作一个关于技术状态的重要文件来加以利用,标准可以为创新提供信息,而创新带来的技术进步则是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标准对经济发展更为重要的作用在于提高了创新的效率,考虑到技术创新是在技术积累基础上的变革,标准一旦形成,技术的多样性就受到了约束,技术发展就被纳入有效率的轨道,但一旦有了标准的规制和协调,技术就不会任意发展,限制了过多多样性的可能,也避免了资源配置的重复浪费,进而对经济发展产生正向影响。此外,标准为产品技术性能提供了基准,保证了与其他组件或网络的兼容性,也更有利于技术及经济发展。从技术扩散的角度来看,标准的实施和普及缩短了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及应用之间的时间差,提高了技术的利用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也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地,新的绿色技术标准可以实现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和提升生产率的双赢,从而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另一方面,标准可能会产生坏的技术锁定,对经济发展起阻碍的作用。David、Cowan 等专门研究了标准锁定现象,即一旦社会接受了某一标准,挑战现有标准的产品就不太容易取得成功,即使新产品更加出色。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的原因涉及网络效应和转换成本的存在,即当厂商和消费者在习惯或接受某一标准时,双方都不愿意向更优的新技术方向转换;而且,导致次优技术成为标准并形成锁定的原因,除了成本壁垒和产权壁垒作用下的逆向技术标准锁定,还包括了由于标准主导者不能顺应技术变革不断创新、以更新技术导致标准退化为逆向锁定,即内生的逆向技术标准锁定。标准本质上规定了一种技术层面的社会秩序,在标准生成过程中,如果非最优技术成为标准,那么标准就会阻碍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形成负面影响。二、市场渠道。一方面,统一或兼容型标准的实施能够促进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发展。兼容性标准可以使企业利用产品系统组合更容易进入市场,从而降低市场壁垒;且兼容性标准或者接口标准可以通过扩大网络效应、降低成本,成为大型网络用户的一员本身就是一种收益。当直接或间接的网络效应得到消费者重视时,厂商也更有动力去按照被接受的标准提供产品或者服务;而当更多的厂商遵守标准后,由于产品和服务的同质性增加,价格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厂商会面对更多的竞争,因此会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过高或者技术独占型标准导致市场进入壁垒产生、进而导致垄断,对社会福利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网络效应下,新用户的持续跟进和老用户的退出黏性使得独占型标准主导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势力越来越大,垄断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会日益增强。为此,有以下结论供广大标准化工作者参考:一是地方标准化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意味着中国标准化实践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两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是沿海地区更多地受益于地方标准化带来的产业升级效应,内陆地区则更多地受益于地方标准化引起的经济增长效应。三是在现阶段,地方标准化更多地通过技术机制对经济发展形成正向影响,市场机制渠道则并不显著。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如下建议:第一,由于地方标准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积极影响,所以应重视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并不断完善标准化体系,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同时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提升标准的先进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提升经济质量效益,推动技术创新与吸收转化,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形成对当前经济高质量形成有效技术支撑。第二,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政府应该给予更高技术要求的引领性的标准化实践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确立标准在转型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大力引导和鼓励行业领军企业开展先进技术标准的制定,特别是团体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在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通过标准引领技术轨道演进,有效发挥技术在标准化效应中的重要中介作用。第三,在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既要重视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促进当地企业加快技术吸收、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也应有倾向性地在产业聚集园区进行标准化试点推进,构建地区间标准化发展协作联动机制,重视推动标准研发和实施的相关要素有效流动,更好地发挥地方标准化对产业升级的积极影响(源自论文《地方标准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兼论市场和技术的双重中介效应》,作者:孙莹、陈本元、郑素丽,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