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标准化不只是改变了传统的标准化计划工作方法。而是开创了一整套标准化的新方法。这一整套方法又是建立在系统理论基础之上,彻底地遵循系统科学的整体性,结构性、动态开放性,目的性和系统的自组织原则,从而使综合标准化成为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实现形式。这是标准化这门学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近代标准化,如果从1901年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成立算起,至令已有110年的历史。在这百多年里世界上的标准化发生了很大变化,产生了一系列优秀的标准,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今非普比。但标准化的理论建树不多,方法变化不大,并且已经出现了诸如标准制定周期过长、速度过慢、修订不及时,标准老化、跟不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满足不了个性化需求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简单地说,就是时代进步了,而且进步得很快,但标准化的理论和方法没有进步或进步的很慢。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时代的挑战。现在表现得非常明显的就是,现今的每一个标准化失误和错误的指导都会給经济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社会越是认同和重视标准化,标准化的风险便越大。标准化发展到今天确是到了要用先进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指导工作的时候了。综合标准化把系统理论嫁接到标准化工作中取得了成功,使我们有了应对现代化挑战的理论武器;综合标准化把系统科学的方法论应用于标准化活动,使我们掌握了运用标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此莫定了标准化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或实用技术的方法论基础。除了系统分析方法建个综合标准化方法论的基石之外,在综合标准化运作过程中还会经常用到决策分析技术、网络计划技术、参数最佳化方法、模块化方法。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等正是因为综合标准化既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又是一系列科学方法的集成,它才有可能去面对像物联网、三网融合、汽车电子、云计算这样的复杂系统。它不可能仅仅靠专家的头脑风暴产生标准,它的运行程序的每一步都是科学方法的应用,每一次决策都是利弊得失的权街,每一个综合标准化项目都是一项多学科协作的系统工程。企业经过这种战场上的拼杀,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标准化工作者经过这样的战场磨练才能形成真正的标准化专业技能,也可以把它比喻成一座学校,只有从这一次次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过程中,从应对一个个高难度复杂问题过程中。从各学科的交叉并用过程中,我们才有可能从实践中总结出经验,也才有可能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那种建立在手工方法基础上的标准化实践,是永远也总结不出指导现代标准化的理论的。标准化要想在信息时代有所作为,必须下决心摒弃那些早已过时的,没有多大用途的思维和方法,认真理解信息时代经济技术发展的特点,努力创造造应时代要求的理论和方法论。记住恩格斯的话,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就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的思维。(源自李春田老师文章《综合标准化:标准化新契机》,特此声明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