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网站
当前位置:
质量标准 >> 探索企业标准化新模式...
×

探索企业标准化新模式

2021-09-26 13:28阅读数:1378

企业标准化是标准化这座宏伟大厦的核心和基础,离开了企业,标准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经过多年实践而印证的不争事实。但是企业标准化如何才能使标准化的原理得到充分应用从而产生最大的经济效果,却是人们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个标准和一种工作模式,企业是否心甘情愿地执行和接受,取决于其是否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是否科学合理,对企业是否真正有用。让企业被动服从的工作模式注定了是没有生命力的。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以标准化定升级为标志的企业标准化工作模式,曾经造就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一时辉煌。当时政府制定了政策鼓励企业升级,标准化定升级则是企业升级的前提条件,而不是企业的自主行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日臻完善,以标准化立法为转折点,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重心发生转移,企业成为标准化的主体,企业标准化进人了一个新阶段。以政府为主体的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权威性受到了很大挑战,曾一度处于迷茫状态,甚至停滞不前。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制定的大批标准被東之高阁,轰轰烈烈的标准化升级犹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这就是被动服从造成的必然结果。作为一名标准化工作者,看到自己的心血付之东流,除了无奈和心痛以外,剩下的只有深刻的思考。

曾经标准升级中途夭折所造成的阴影仍然影响着企业,任你跑断腿磨破嘴,企业也不接收,有的企业甚至还搬出已经尘封多年的当年制定的标准体系文本给我们看。这种情况尤其在中小企业、比较普遍。这里固然有企业经济体制变化带来的一些客观因素,观念没有得到更新,不能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对企业的需求和主观愿望没有充分地了解,变相要求企业按照我们的思维去做,企业怎么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呢?

什么叫试点?正式进行某项工作前先做小型试验,以便取得经验再进行推广称之为“试点”。因此“试点”的成功只是这项工作成功了一半,“试点”的成功不是真正目的,它的真正意义在于推广,“试点”单位犹如一一个个精致的盆景,煞是好看,但由于试验载体的局限性,决定了这种典型没有普遍意义。

要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个好的建议,一条不起眼的信息,都可能为企业解决大问题。应当鼓励各级政府标准化主管部门重点研究探讨符合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标准化工作模式。且不可把标准化原理中统一化的原则套用在企业标准化工作模式上。

标准化的重要作用要通过企业具体实践来体现,政府部门的工作效果如何要由企业来评价,要看为企业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视其受企业欢迎的程度而定,而不是看你确定了几个试点单位,更不应以此作为上级考核下级工作成果的标准。

登录|注册